小学数学作业趣味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小学数学作业趣味化设计

李琼霞

福建省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362143

摘要: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和应用的基础上,同时设计基于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如分析、评价、创造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遵循情境复杂、内容思辨、问题开放的原则,遵循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路线,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目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缺乏准确的判断力、自控力和意志力,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普遍不成熟,学生缺乏表达能力。导致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以及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领略小学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有效促进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成绩。

1小学数学作业趣味性设计意义

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设计是指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让小学生可以开心地做作业,做完作业不会觉得无聊,甚至对作业充满期待,继续完成下一个作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效率是指每节课设计的作业量与小学生在面对容易出错的问题时能够巩固知识和挑战难题而不出错的效果的比率,高百分比完成作业就是高效。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作业",同时也可以熟练掌握知识点。

2小学作业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2.1效果可再现

首先,梯度训练的基础不明确。在做数学作业时,很多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所有类别的作业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难或容易的。这些类型的问题不足以教育所有学生,因此它们应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其次,基础知识任务的形式是其中之一。初等数学作业的格式不灵活,通常以书面形式呈现,如数学教科书、数学练习册和数学试卷。书面作业很少。最后,削弱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在这个阶段,老师对数学作业的概念重视不够,老师在分析数学概念时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少,使学生无法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2基础数学能力缺乏深入发展

首先,它缺乏灵活的计算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使用口头数学卡片和工作表来解决学生的计数问题。非常繁琐的机械计算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二是缺乏实际操作。教师通常很少让学生参与家庭作业,但新的课程标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要求教师在准备作业时注意学生的技能发展。缺乏将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家庭作业。数学来自生活,数学也赋予生活。数学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实例应该为数学作业提供持续的资源。事实上,大多数数学作业都是由老师提供的。小学学习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3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策略

3.1游戏性质作业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学生们对通过游戏和协作完成作业更感兴趣。传统的家庭作业往往繁重且重复。受过机械训练的孩子不仅不理解内容,还会产生抵抗力。这样一来,功课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在做作业的时候,注重选题的质量和效果,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如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教学中,布置可以和加入一起完成的作业,区分房子里物体的图形,并记在本上以便与家人和同学交流。在学习人民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了一个使用学习工具中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与家人一起买卖东西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划分不同种类的钱币,通过加减计数,孩子们可以在有趣的游戏课程中区分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学习相关的人民币计算。这些实用而有趣的游戏可帮助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乐趣,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考试和生活中。

3.2竞赛类型的作业设计

竞争心理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正确使用竞赛和练习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获得相关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一个小班竞赛。鼓励孩子熟悉和复习乘法公式,给孩子做10-20个口算练习,让学生比试谁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认真进行口算训练。比赛结束后,孩子们互相纠正,成为彼此的小老师,布置彼此的问题和长处。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不仅习惯和掌握了算术运算,而且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如在图形理解课的家庭作业中,学生们用尺子、三角板和量角器拼出尽可能多的数字,排列得让学生知道谁拼得最多,了解各种图形的组成和区别。

3.3说题讲理类型的作业设计

如在教学三角形中这一课程时,让学生用支持说一说如何画角,分别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老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发布到学习群里或朋友圈。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这些问题一定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勤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比如,在分类图式课上,在黑板上画了10多个不同的形状并编号,叫孩子上台进行分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还通过鼓励孩子回家,寻找不同图形的生活用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图形知识的理解。通过反复的说题训练,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相关的学习方法。

3.4鼓励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高阶思维的重要内涵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黄金阶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许多作业往往要求具体而清晰,单一的题型和独特的结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对学生思维的各向异性和发散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来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采用开放式思维方式,适时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式题型,如多计算、一题多用途、一题多题型等,以增强学生高层思维的自主性、不确定性和发散性。

3.5生活化作业设计,促进作业趣味性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它的本质是从现实生活中逐步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高层次思维进行综合实践。例如,在讲授"比较小数的大小"后,教师往往只是设计简单的作业,如"4.5()4.7可以填()"。显然,这样的工作只停留在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上。学生只需要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完成,纯粹是低阶思维。为了鼓励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可以给这些数据赋予一定的现实情境,比如"小明的家离学校4.5千米,小红的家离学校4.7千米,小东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小明和小红的距离,小东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可能是多少公里?"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需要利用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空间想象力。这不仅考验学生对小数的把握,也考验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把握。

结语:综上所述,创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计探索性趣味性的作业,设置竞赛机制,设置该级别的作业,寻找经典问题练习经典问题,提高每个经典问题的使用效率,都是高效有效的方法。有趣的家庭作业。从提高小学数学实践的兴趣和效率入手,提高实践的设计质量,可以做题,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结合本班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多元融合设计研究”(编号:HAX2022-02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思敏.小学作业的趣味化设计分析[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1,(09):32-33.

[2]罗春红.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22,(19):67-68+71.

[3]罗春红.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22,(19):67-68+71.

[4]黄惟祎.小学低年级数学单元趣味作业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学,2020,(S1):53-54.

[5]满月雄.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