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究

刘功德

甘肃省永昌县幼儿园 737200

摘要:现阶段,户外自主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和运动空间,但教师常因安全问题而放不开手脚,无法让幼儿真正自主游戏,最终又回归“自留地模式”——各班在自己划分的区域中开展自主游戏活动。鉴于这种状况,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自主的户外游戏,就要先做好游戏的安全保障工作,让教师免去后顾之忧,支持幼儿放开手脚,自由、大胆地玩耍。基于此,本文就幼儿户外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幼儿;户外游戏;安全问题

引言:户外游戏活动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类游戏活动,它对于儿童运动、社会交往、情绪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幼儿园在实际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往往会因为对安全问题的顾虑,采取缩短活动时间、降低活动难度等方式对户外游戏活动加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未能实现户外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本文拟对游戏活动中隐藏的安全风险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辨析,进而对幼儿园如何恰当处理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安全与风险问题提出建议。

一、户外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游乐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会存在需要利用游乐设施开展活动的过程,譬如滑板、攀岩、旋转木马等,这些游戏设施可以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也可通过游乐设施的应用提升活动体验感。虽然,游乐设施带给幼儿活动的体验感较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这些游乐设施未能定期维修,或设备老化、设施零部件松懈而造成幼儿产生摔伤等伤害,在影响幼儿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户外游戏活动的质量[2]。

(二)桌面玩具存在的安全问题

幼儿在认知各项事物时,经常会表现出用视觉观看、用手触摸、用舌头舔尝现象。因此,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为其准备的玩具卫生问题,成为游戏活动中一大安全隐患,要求幼儿园在玩具的投放使用、存储时都要进行有效的消毒,有效避免因幼儿舔尝玩具造成细菌感染事故发生。另外,玩具组成的材料、玩具的大小,也会对幼儿带来安全风险,因此,幼儿园在选择玩具材料时应保证其无毒、无味,大小合适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幼儿因舔食玩具或将玩具吞入人体内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

(三)户外游戏活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近几年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安全案例来看,绝大部分安全事件未能有效避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游戏活动前未能做好游戏的活动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二是活动过程中带班老师未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把幼儿控制在一定的安全区域内,让其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因幼儿此时还不具备自我的安全防范意识,在自主探索事物和自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伤害。三是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而管理人员相对数量不足。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需要幼儿园对所有幼儿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对每位幼儿的行为进行提前预判,通过管控的幼儿游戏过程达到保障幼儿安全的目的。若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失误、纰漏,如配备的管理人员较少、未能全面观察每位幼儿、未能对设定的游戏内容进行严格地把控等,都可能会造成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科学制定户外游戏内容

(一)关注幼儿个生特点,合理制定游戏内容

户外游戏活动依靠其内容展现价值,但以往的幼儿户外游戏活动过度地追求游戏的丰富性和精彩性而忽视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导致其内容不能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体验中,整体活动教学效果受到了限制。针对这种问题,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需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成长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科学制定适宜的户外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释放成长的力量,更高效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使幼儿园能够获得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链接指南,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以中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为例,教师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整体研究分析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户外幼儿场地和设备来科学制定户外游戏活动的具体内容。比如根据4~5岁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低矮的栏杆上放置结实的木板来制定 “独木桥”,让幼儿通过平稳走过“独木桥”来锻炼走路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而根据4~5岁幼儿具有“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的特点,幼师可以沿着“独木桥”的位置,投放呼啦圈,引导幼儿搭建成一个“5米跳跃场所”,并通过单脚向前跳进呼啦圈内来发展跳跃能力。同时根据4~5岁幼儿“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的特点,老师可以在滑梯地面和栏杆铺满地毯,并用绳子交叉捆绑栏杆设置,让孩子们爬上滑梯进行一定高度的匍匐钻爬以及不触碰绳子的钻爬。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树木为遮掩物设置躲闪游戏。

(三)强化游戏规则,增强幼儿自护能力

在开展安吉游戏“滚筒上走”的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以图文声的形式展示“站在滚筒上走”的安全规则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醒幼儿注意游戏安全;然后组织幼儿回忆以往玩滚筒的经历来探讨户外“滚筒上走”游戏规则。根据讨论最终确定了“三人一组,两个小朋友扶着一个小朋友站上滚筒,等他站稳后慢慢放手。站在滚筒上的小朋友开始配合双脚的运动。谁站在滚筒上走的时间长谁获胜”的游戏规则。有了自主讨论制定规则的经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但由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户外体验中难免出现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幼儿进行游戏的行为,发现危险时时及时制止,并适当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评价整个活动的安全问题,以强化幼儿对游戏活动安全规则的认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共同保障幼儿户外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幼儿户外游戏安全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还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户外游戏安全管理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力量,积极调动有效资源来为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保驾护航,共同保障幼儿的户外安全。

以社区户外公益活动的开展为例。在活动开展前,幼儿园需要反复与社区活动负责人员确定活动场所、活动流程、活动要求等细节,从专业育儿的角度为活动的科学开展提供有效建议,共同制定科学的幼儿社区户外公益活动游戏。幼儿园还需要提前“踩点”,检测活动场所、设备等安全细节,保障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安全。同时,幼儿园要明确通知家长细节,并鼓励家长积极担任活动志愿者,并收集相关名单来进行活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及时召开工作会议阐明活动细节和安全管理安排,严格落实执行“小分队、教师安全员、家长安全员”规则,充分借助社区、家庭、幼儿园三方力量来共同保障幼儿户外安全。

结语:当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化解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幼教工作者应从幼儿安全管理策略、教育指导策略、安全教育策略;从加强宣传、合理安排户外游戏活动等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户外场所和户外运动的密集程度在充分保障幼儿户外运动安全性的同时,也要保障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如何在危险发生前教育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预防知识并通过游戏活动积累相关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保护同伴的能力,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接玉新.聚焦幼儿,创设有效户外游戏环境的探究[J].读与写,2019(05).166-168.

[2]尤云户外游戏中开展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J].学园,2022-11-15

[3]沟伟伟.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