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政课堂开展道德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关于初中思政课堂开展道德教育的思考

周玉玲

河北省沧州市民族中学061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教得更好”等基本问题,对当前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回应和指导,有助于法治教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堂道德教育

引言

就当前初中思政课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容乐观,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由于课业压力,逐渐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功能减弱,这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佳,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度越来越高,这无疑为初中思政德育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教师可以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改革,实现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开辟初中思政教育课程德育新路径,探索新模式。

一、初中思政教育课程德育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而言,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初中思政教育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维度加强对思政知识的搜集,了解时事新闻,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正能量的引领,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带给学生思想行为的良好导向。“互联网+”为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支撑,当前将互联网技术、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效构建,为初中生课堂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往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创新、优化,缺乏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没有切实落实思政课程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渗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思政+德育”这一教学结构是对传统教学局面的新突破,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时空局限,使得传统的课堂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师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立足于思政教育内容,衔接丰富的、海量的、有趣的、多元的德育教育资源,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创设轻松、愉悦的德育氛围,拓展教育空间,以此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渐消除地域、校际差异所存在的教育鸿沟,使得高效思政德育课堂的构建得以落到实处。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上课时老师总是板着脸面无表情的讲课,且大部分老师还是喜欢用“满堂灌”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们逐渐对思想政治失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单一、毫无新意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有目标的新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感情,也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很老套,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得很重,这样的应试教学注重对学生灌输理论与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而言是不科学的。新课程要求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完善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但由于教学理念陈旧,且缺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的考试分数再高,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

三、初中思政课堂开展道德教育

(一)推进探究学习,培塑法治行为习惯

“议题式教学既是一种情境教学,又是一种活动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议题,置身于真实性的交往境遇,通过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完成冲刺和挑战性的任务,产生“共情”体验,从而激发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开展学科实践的有力抓手。在“双减”政策保障学生得以常态化开展活动的前提下,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议题式教学要在拟定学习议题、设置驱动问题的基础上,优化活动设计,有效整合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可拓展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法治核心观念。例如,“抗‘疫’有法,我们在行动”的项目化教学,基于以“法”为主题的相关核心知识,教师提炼学科大观念和跨学科大观念,围绕“如何运用法律成为一名防疫战士?”“你听说过哪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你能看穿谣言背后的真相吗?”等驱动性问题,设计了“来,做个战‘疫’小战士!”“来,一起做个大‘真’探”“来,一起当当‘小法官’”“来,一起向英雄致敬!”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诸如传染病防治法诵读、模拟法庭等多样化的学科实践活动,为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范式。其中,发挥“点睛”作用的“来,一起向英雄致敬!”环节设计了搜集抗“疫”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开展纪念活动、学习《国旗法》《英雄烈士法》等序列化活动,将法治教育与仪式活动相结合,并注重学科实践成果的形成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在真探究、真合作中强化国家意识,弘扬英烈精神,提升法治素养。

(二)坚持以情育人,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导,通过具有积极意义的例子,或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反面教材进行教学。其次,可以采取“以情育人”的方式。比如,可以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调整。老师可以运用故事讲述等方式使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同时联合音乐、游戏、电影等方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充满乐趣的知识。在情感的指导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会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凸显教材内容,将生活融入到课堂之中,把生活变成教室,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并增强情感教育的时效性。

(三)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合理渗透时政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改革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立足于教材资料,衔接德育教育内容,牢牢抓住时代脉搏,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时事新闻引进课堂中,进行实时播报。通过引进生活实例,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这一模块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引进时代先锋、时代榜样,给学生讲解现代活雷锋的故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鼓舞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让学生领悟时代精神,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意义上做到为社会服务,使得德育教育得以落地生根。

结束语

总之,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要遵循“融”字诀,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还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有机融合,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最终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慧波.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思政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53-54.

[2]王娜奇.中国革命道德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21.

[3]尹朝勇.初中思政课中的德育方法[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57(12):43-44.

[4]郑凯.多元文化下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思考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9(06):199-200.

[5]刘东丽.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J].学周刊,2019(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