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

王巧

兴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兴山        4437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10月,以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医院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以前者为金标准,统计后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无差异(P>0.05)。心电图的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准确诊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心电图检查,检查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胸骨后剧烈疼痛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2]。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较大,需早期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3]。心电图是临床常用诊断方法,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电图诊断的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8月到2022年10月,以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有43例,女性有24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70.68±4.26)岁;最轻体重41kg,最重体重83kg,平均体重(62.39±4.35)kg;发病-就诊时间最短1h,发病-就诊时间最长11h,平均时间(6.41±1.18)h。

1.2方法

提前向患者、家属讲解检查原理、流程、目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若患者存在情绪焦虑、紧张不安等表现,还需进行简单心理疏导,及时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放松身心,消除情绪过于紧张对疾病早期诊断的不利影响。心电图检查流程如下:辅助患者平卧位,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调节自身呼吸状态,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部位,与心电仪有效连接,记录患者的 12 导联心电图。测量患者的各个导联ST段偏移情况时,将TP段当做基准,将J点后80 ms部位作为标准点,连续测量3个连续心博之后,得到平均值。测量波时间时,测量波子开始离开基线部位-再次回归之间占据的格数。波幅度测量,在波处于基线上缘部位时,测量基线上缘顶端部位;在波处于基线下缘部位时,测量基线下缘底端部位。心电轴测量,应用仪器进行自动分析,获得相应结果,若有误差存在,则应用六轴系参考系统。对Ⅰ导联电压幅度、Ⅲ导联电压幅度实施查表、计算操作,明确心电轴。

急性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依据心电图向量原理进行体表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推理进行定位诊断,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V4到V9导联ST段不应超过0.1mv,大多数典型的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不难鉴别,当患者心电图在室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背景的情况下,合并心肌梗塞时则增加心肌梗塞的诊断难度,应谨慎果断诊断心肌梗塞的陷阱。

1.3观察指标

(1)诊断结果,统计确诊、误诊/漏诊的患者例数,计算百分率;(2)准确诊出率,统计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的准确诊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2.0中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诊断结果

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一。

表1 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n/%)

组别

确诊

误诊/漏诊

心电图

95.52%(64/67)

4.48%(3/67)

冠状动脉造影

100.00%(67/67)

0.00%(0/67)

X²值

0.698

P值

0.435

2.2患者准确诊出率

心电图的前间壁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准确诊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二。

表2 患者的准确诊出率比较(n/%)

组别

前间壁梗死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后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92.00%(23/25)

95.00%(19/20)

100.00%(12/12)

100.00%(10/10)

冠状动脉造影

100.00%(25/25)

100.00%(20/20)

100.00%(12/12)

100.00%(10/10)

X²值

0.765

0.798

-

-

P值

0.331

0.345

-

-

3·讨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及循环功能减弱现象,有20%-48%的患者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疾病进展成左心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是30%-40%[4]。该病发病24h的死亡率是40%-50变分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5]。冠状动脉造影是该病金标准诊断方法,诊断准确度与安全性较高,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属于有创诊断方案,应用存在局限性。心电图近年来在该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属于无创检查,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较高,可进行持续测定,且检查价格低廉,适合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6]

综上可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KIKUCHI, SHOGO, TOGO, KANAE, EBATA, NOZOMI, et al. Databas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Treatment Variables and Incid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J]. Advances in therapy.,2021,38(3):1601-1613.

[2] 黄笑蕾,时培军,邓琳.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J]. 世界复合医学,2022,8(6):13-17,22.

[3] FUKUTOMI, MOTOKI, NISHIHIRA, KENSAKU, HONDA, SATOSHI, et al. Difference in the in-hospital prognosis betwee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high Killip class: Data from the Jap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y[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2021,10(5):503-512.

[4] 刘健,肖霞,唐静,等. 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4):4349-4353.

[5] 蒲艳,潘媛媛,刘娴,等. 体表碎裂QRS波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1):4490-4493.

[6] 范利斌,范乾晖,范松,等.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 山东医药,2023,63(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