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探析

崔艳文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农民作为共同富裕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深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数字赋能为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但同样也存在诸如数字化群体发展差异相对较大、数字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字化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数字政策相关保障缺失等现实问题。而相应的对策则应从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缩小发展差异、完善相关数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数字政策出台和配套力度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农民作为全体人民的一份子,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也要更好的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探寻其实践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数字技术的融入通过实现创造主体的多样化、文化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形式载体的多样化从而助推农民精神生活能够实现多样化发展。其次数字技术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基础层次的安全感、较高层次的获得感、最高层次的幸福感从而助推农民精神生活能够实现多层次发展。最后数字技术通过生活内容的丰富、文化方面的多样、精神状态的昂扬助推农民精神生活多方面发展。

二、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困境

数字赋能在为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促进其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之外,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数字化群体发展差异相对较大

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群体之间出现鸿沟差距,从而引发出边缘性人群。一是留守老人这类群体。由于年龄原因对数字技术了解较少从而会出现处于一种被动生活的状态。二是农村残障人士这类群体。由于其自身生理上的不完美,再加上由于经济压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成为数字鸿沟中的边缘化群体。三是留守妇女群体。恩格斯曾指出“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这一群体大多知识水平不高,常常忙于家庭内外事务,忽视了自身精神追求。

(二)数字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空间是文化的载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大村民进行休闲娱乐、放松自我、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众多原因使得现有文化设施较少;后续维护上跟不上,使得多种设施出现破损;完好的设施又出现使用率偏低等现象,众多弊端交杂在一起无法真正满足广大村民的文化需求。另外农村数字化发展相对缓慢,网络深度覆盖不到位,对于推动数字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三)数字化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硬件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软件则在于专业人才的加入。目前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缺乏专业化人才。一方面大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守村人主要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因此农村内部大多不具备培养和发展数字化人才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差、工资水平低、各项优惠政策不健全等诸多劣势也无法吸引更多专业化人才前来指导或者常驻。

(四)数字政策相关保障缺失

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实践的过程中政策的扶持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数字政策相关保障却处于缺失状态。一方面财政方面未给出关于专项资金政策,使得以数字化助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系列活动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或缺失。针对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广大农民往往缺乏安全感。另外机构职能不明确,政府人员不作为,使得农民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工作处处受阻,一拖再拖,效率低下。

三、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当前数字赋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应认真分析其根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一)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缩小发展差异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此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一是留守老人群体。对于该群体可通过“助老协会”、“适老模式”、“长辈专区”等形式,使得该群体能够在面对事情时不发愁、不做难、减少边缘感,能够享受当今社会的美好,幸福地安享晚年。二是农村残障人士群体,通过数字技术加持开展文化活动,以点带面,让广大农村残障人士享有基本的文化服务。三是留守妇女群体。有文艺天赋者呼吁其加入到村文艺工作者队伍之中,丰富自身精神生活。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数字化相关知识,随后从事村内志愿者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其他群体的问题。

(二)完善相关数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广大农民进行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载体,数字设施的建立对于提高硬件水平,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打造农村数字文化云平台。“着力破除村落间‘各自为政’的零散格局,形成设施互联,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城乡一体的文化网络体系”。二是建设数字化文化场馆。一方面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在较少花费的情况下能够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精品。

(三)打造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

在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时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少点“输血式”送人才,多点“造血式”的培养人才。一是对于农村内部,首先可以加强农村内部人员尤其是农村干部对于数字知识的培训,其次是是每年定期召开村内大学生交流座谈会,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学成毕业后归乡工作。二是对于外部。通过联合相关政府部门采取衣食住行多方面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数字化人才、企业、社会团体进驻村镇。

(四)加大数字政策出台和配套力度

为了推动农村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头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农村能够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农村精神文化系列活动。二是健全保障机制。首先政府相关部门明确自身职能,有效对接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其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法律援助和兜底保障,从而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

[2]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

[3]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6

[5]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4

[6] 姜天娇,曾诗阳.文化富有,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N].经济日报,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