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规培医师出科考核成绩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4

消化科规培医师出科考核成绩相关因素分析

胡端敏,唐净,蔡炜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苏州215004

通信作者:蔡炜 E-mailweicai_600@163.com

第一作者简介:胡端敏,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消化道早癌、超声内镜以及医学教育。

通讯作者联系方式:18913567917,weicai_600@163.com, 江苏省苏州市三香路1055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十病区医生办公室,215004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规培)学员消化科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30例规培学员在消化科出科考核的成绩作为因变量;采取性别、年龄、自身专业、学历等14项研究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行Spearman单因素分析,再纳入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规培学员与老师互动沟通情况、参与教学活动次数、自主学习微课次数是出科考核成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规培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与规培效果密切相关。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师生沟通及创新教学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消化内科;相关性;考核成绩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sults of gastroenterology examination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HU Duanmin, TANG Jing, CAI We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AI Wei  E-mail: weicai_600@163.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gestive examination of resident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digestive examination of 130 studen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fourteen research factors were take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age, major ,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so on;Spearman single-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irst, and then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included fo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times of self-learning micro-lessons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heir examination results.Conclusions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the traine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training. Increas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 physicians; Gastroenterology; Correlation; Exam results.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为规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专业毕业生从学校到医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为医师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规培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岗位胜任力,而评价方式缺不了各级考核,如科室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和结业考核。这其中,科室出科考核为最基本、最初级的考核,可客观反应规培学员的规培效果。通过轮转科室出科考核是通过后续更高级别、更重要考核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规培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规培学员出科考核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故本研究探讨影响规培学员消化科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因素,以为提高规培质量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参加规培并完成出科考核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30名研究对象,其中男38名,女92名,年龄范围为(23-31)岁,平均年龄(25.84±1.66)岁。

1.2研究方法

规培学员在消化科完成规培后参加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形式为机考,在医学考试系统软件里进行随机抽题,题型和难度系数依据不同年级和专业分层设置,考试结束后电脑软件自动给分。技能考核包括接诊病人及病历书写、腹部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包括腹腔穿刺和置鼻胃管)、腹部影像读片,由规培考核小组组织考核并依据统一的评分表进行评分。理论考核分加技能考核分便为出科考核成绩。

1.3研究因素

本研究纳入以下因素分析其与规培学员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性:(1)性别;(2)年龄;(3)自身专业:分内科和非内科;(4)学历: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5)规培年级;(6)参与教学活动次数;(7)消化科规培时长;(8)平均每月管理床位数;(9)管理病例总数;(10)带教老师职称:高年资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11)是否科内医疗组进行轮转;(11)基本技能操作次数:指实际操作腹腔穿刺及置鼻胃管的次数;(13)与老师互动沟通情况:分为欠佳、一般、积极三个等级,由每一位规培学员的带教老师给出评价。评价依据如下:查房时是否主动汇报病史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是否经常要求老师审批病历、是否勤于问老师问题、是否主动要求老师指导技能操作等;(14)自主学习微课次数:本科室依据消化科规培细则制作了40余份内容丰富、精简短小的优质微课课件,内容涵盖消化科常见病诊治和各项技能操作。每月入科宣教时推介给规培学员。依据观看次数,分为0次、1-10次、11-20次、21-30次、超过30次共5个等级。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出科考核成绩为因变量,上述14项研究因素为自变量,先进行Spearman单因素分析,随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规培学员出科考核成绩的独立预测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pearman单因素分析

结果见表1。规培学员出科考核成绩与规培医师与老师互动沟通情况、自身专业、学历水平、参与教学活动次数、规培时长、自主学习微课次数、平均每月管理床位数、管理病例总数、基本技能操作次数相关。

表1 出科考核成绩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

变量

rs

P

性别

0.169

0.055

年龄

-0.085

0.337

互动沟通情况

0.598

<0.001

自身专业

-0.190

0.031

学历水平

0.240

0.006

规培年级

0.046

0.605

参与教学活动次数

0.573

<0.001

规培时长

0.287

0.001

自主学习微课次数

0.698

<0.001

平均每月管理床位数

0.534

<0.001

管理病例总数

0.603

<0.001

带教老师职称

-0.062

0.486

科内医疗组进行轮转

0.122

0.168

基本技能操作次数

0.460

<0.001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规培医师与老师互动沟通情况、参与教学活动次数、自主学习微课次数是规培医师出科考核成绩的独立预测因素。规培时长这一因素由于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故未纳入为独立预测因素。

表2 出科考核成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回归系数

t

P

容差

方差膨胀因子

互动沟通情况

2.133

0.774

0.186

2.756

0.007

0.571

1.751

自身专业

1.197

1.058

0.067

1.132

0.260

0.746

1.341

学历水平

0.140

1.051

0.007

0.133

0.894

0.876

1.142

参与教学活动次数

1.238

0.283

0.590

4.366

<0.001

0.143

.007

规培时长

-8.865

2.106

-0.697

-4.209

<0.001

0.095

10.522

自主学习微课次数

2.175

0.552

0.293

3.943

<0.001

0.471

2.122

平均每月管理床位数

0.983

0.857

0.120

1.147

0.254

0.237

4.212

管理病例总数

0.135

0.089

0.29

1.516

0.132

0.067

14.967

基本技能操作次数

0.475

0.301

0.098

1.580

0.117

0.673

1.485

3 讨论

2014年国家卫计委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规培制度[2],实行至今,获得了绝大多数医院及医学生的认可。规培是医学毕业生走上从医生涯的必经之路,是提高临床综合能力的必备条件。因此,提高规培效果十分重要,而规培相关考核是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出科考核作为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控制的中间环节,对整个培训过程起到重要的反馈评估与监督控制作用

[3]。本论文即通过分析研究130例规培学员消化科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规培效果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们结合本科室规培实际情况,选择了14项因素进行研究。Spearman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规培效果的因素大多属于主观因素。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可独立预测规培出科考核成绩的因素有3项:规培学员与老师互动沟通情况、参与教学活动次数、自主学习微课次数。

规培学员与老师的互动沟通越多,出科考核成绩更佳。蒋鑫及郭铁的研究亦强调加强师生交流、增进互动可提高规培质量,提升学员能力[4-5]。一般认为,愿意与老师进行更多互动沟通的学员往往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更强,学习态度更好。我们发现这一类学员日常查房中能主动向上级汇报患者病史病情并就疑惑之处请教上级,能主动发现患者异常检查检验结果和异常病情状况并告知上级后及时作出处理以增长临床工作经验,能主动要求上级审阅自己书写的病历并作出修改,能主动咨询老师对自身的评价并就缺点努力改进等。这样的学员自然深受老师的欢迎和喜欢,自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更快,出科考核成绩更优异便理所当然。但在平时的规培过程中,能做到与老师积极互动沟通的学员并不是很多。我们通过与学员交流后发现原因有大部分学员从小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怕与老师互动沟通过程中出错被别人嘲笑、带教老师看上去比较冷漠似乎不好交流等。鉴于此,我们认为老师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联系学员,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强度,从而提高培训效果。老师在日常查房及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主动点名规培学员汇报病史、做体格检查、判读异常的检查检验结果单、回答问题等并认真听取或查看;签署病历时,认真审阅学员书写的大病历及病程录;遇到技能操作时,带领并辅助规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发现学员的不当之处,并作出及时的反馈和耐心的指导,切实花点时间和心思展示出老师对规培学员的关心。这样下来,规培学员自然愿意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获得感。

规培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座。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科疾病诊治、接诊病人、病历书写、影像读片、基本技能操作、体格检查、医患沟通等各方面的知识。每一项教学活动每月举行至少两次,每月总的教学活动至少为六次,我院要求每一位规培学员每月至少参加四次。参与教学活动次数多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总体更好,这与教学活动能教给规培学员更多临床知识,能提供学员与老师更多的互动沟通机会、能提高其病例书写、技能操作水平有关。牟芝群等的研究亦认为教学活动对住院医师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加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诊断思维的建立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为提高规培质量及效果,许多学者积极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如CBL联合PBL的教学[7-8]、基于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教学[9]、临床路径教学[10]、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11-12]、分层培养教学[13]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规培当中,结果显示上述新型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及培训成绩。这些同行的教学经验及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及学习。我们亦制作了优质的微课课件供学员自主学习以弥补学员与老师面对面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将自主学习微课次数纳入研究因素中,结果同样表明自主学习微课有利于提高规培考核成绩。

尹嘉晶等的研究发现博士研究生由于科研任务重、规培时间短,规培考试成绩不如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14]。但我们的研究并未显示学历与规培考试成绩独立相关,这可能与本研究中博士研究生数量少(7名,占5.78%)相关。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亦表明如性别、年龄、自身专业、规培年级等这些客观因素与规培效果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规培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与培训效果密切相关,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师生沟通及创新规培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因素大多是从学员角度去探究,而缺乏与老师相关的研究因素,这可能与本科室既往实际规培带教中过多依赖学员作为主体相关。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责任性、教学方法其实也非常重要。这其中,尤其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升规培效果十分必要,今后规培中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值得老师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索、尝试。

利益与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说明 胡端敏:资料及数据收集,论文撰写;唐净、蔡炜:论文审核及修改

参考文献

[1]王梅,李玉霞,李静,等.29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 2016,45 (4):504-507.

[2]王丰,张莹,陈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和内容初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 36(5): 761-763,767.

[3]余情,郑玉英,王葆青,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出科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370-371.

[4] 蒋鑫,徐海涛,石学银,等. 麻醉科轮转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7):73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