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中心校  157035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有趣的情境,孩子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感受乐趣。教师应给数学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充满爱的情感体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快乐的数学课堂呢?

一、兴趣导入,快乐倾听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讲授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猜谜语,看动画、讲故事等儿童喜欢的形式,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快乐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成为“乐知者”,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比如:我在教学《简单的排列》一课时,课堂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孩子们都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边出示边说:“同学们,喜羊羊要带领咱班同学去参加羊羊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高兴”!同学们的兴趣激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入新课。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自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一半。

二、课堂有幽默,孩子有欢笑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幽默感,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自如的把枯燥的数学理解并运用,才能让孩子爱学数学。

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运用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记住0的外形和特点:“0是一个调皮蛋,跑来跑去不一样;0是一个五彩蛋,有它点缀实在棒;0是一个小笨蛋,和谁相加都一样;0是一个大坏蛋,谁来乘它都完蛋”在这节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儿歌进行教学,语言幽默,让我的课堂变得风趣、诙谐,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起,为学生们创造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整堂课,孩子们欢笑不断,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新知。

三、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作为教师应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材中是用5袋乒乓球作为例题出现的,而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一只手的5个手指来帮助识记口诀。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整理并概括出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亲身体验了5的乘法口诀产生的过程,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又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在黑板上画了小明的房间,然后依次贴上了钟表、书桌、足球、床等图片,边贴边讲故事:“大家看,这是小明的房间,一大早小明急忙起床去上学了,房间十分凌乱,你能帮助小明把他的房间整理一下吗?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物品应该摆放在房间的什么位置.....”这节课我创设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们带到了生活中去,大家一边讲故事一边回答出了物品摆放的位置,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了新知。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四、变静为动 活用教材

新教材的设计新颖、巧妙,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呈现方式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但是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在形式上多下功夫。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动态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如果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动态化,就会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双眼,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把锐角、钝角和直角设计成拟人化的“小朋友”,让这三个“小朋友”在屏幕上呈现,并且说出自己角的特点,孩子们看到抽象的角长上了手脚,成了会说话的小精灵,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既记住了角的名称又记住了它们的特点,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进入”课本,转变角色

数学课比较抽象,一些内容照本宣科学生不容易理解,尤其是一些解决问题的题目需要学生们反复读题才能理解题意,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甚至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像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这样更容易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在课下准备了一些天鹅头饰,课上请班里的几名同学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其他同学看到了这道活动的“例题”,兴趣十足,马上理解了题意,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很容易就被突破了,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六、合作学习,体验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使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搭配》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摆卡片的形式用数字1.2.3摆成不同的两位数,学生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从而发现并总结出摆数的规律,明白了有序排列的意义。整个学习的过程是生动活泼的,学生们通过自己亲自的动手实践得出了答案,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心中自然无比喜悦。

七、游戏练习,全员参与

数学课中的复习课,枯燥无趣,往往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而有趣的练习形式,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复习的效果。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我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整理课时,我事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课后习题,在集体订正的环节,我采取了抢答闯关、速算比赛、接力比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然后对回答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个人的成绩之和就代表了小组的成绩。这样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使课堂的气氛特别的热烈,学习的氛围也特别浓厚,全班学生斗志昂扬,把本来觉得很难的一个知识点,轻轻松松的解决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更加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八、多元评价,树立自信

小学生都有爱表现的一面,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发言或者表现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表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热情的肯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许.....

  1. 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不论谁在学习上有进步,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及时表扬。比如一个学生课堂上发言积极了,书写工整了,做题准确率提高了,我都会给予认可,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更有自信。

  1. 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所以我会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红花粘贴奖励,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1.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我给每个小组设计了梯形台阶,台阶的顶端插着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台阶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最高处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获得小红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是快乐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快乐课堂的主体,我相信,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搭建一个更理想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汲取无尽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