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融入生物教学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社会热点融入生物教学的尝试

王飞,李敏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726300)商南县城关街道办中心幼儿园

摘要 选取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日常教学中选择收集生物学热点问题,经过加工处理变为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 社会热点 学科素养

社会热点是指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参与讨论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问题。选取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密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标准提供的选修课现实生活应用的选题之一就是“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可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宣传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识别伪科学和迷信,尝试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中要求考试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真实问题情境组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程序中明确试题情境应围绕现实展开,尽量做到新颖、真实、科学、恰当,有一定的信息量和适当的复杂度,能够成为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因此将社会热点融入生物教学是必需和重要的,怎样把社会热点融入日常生物教学呢?

   1 关注、选择、收集生物学社会热点问题,经过经过加工适当处理,把它们作为教学情境设计的资料和学生讨论的素材。热点问题包括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生物学科领域的重要新进展、社会重大新闻中值得探讨的生物学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中包含的与生物学有关的政策法规等。课程标准“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模块开设建议的主题有转基因植物、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艾滋病、禽流感、SARS、埃博拉疫情以及COVID-19等。教师可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社会热点资料,对资料的选择需要注意其科学性,尤其是网上搜寻的部分信息有炒作和虚假的成分,对于同一热点需要持续关注,确保运用的热点问题详实准确。采纳的社会热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与书本知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体现新观点新思想,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对于热点问题原始材料要进行加工,找出与教材内容的联系,降低难度,使运用的热点问题也教学内容适切匹配吻合。

   2 用社会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认知。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运用社会热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和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热点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突如其来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无疑是最热的热点,新冠肺炎严重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教学中以新冠病毒为小专题进行复习,密切联系教材知识,学生会形成深刻的难以磨灭的认知。从新冠病毒的结构、增殖、致病机理、诊断标准、人体内的免疫、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系统整合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三相关内容。生命现象具有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以新冠病毒这种具体的生物为例来理解教材,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感受,有助于生命观念的形成。运用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方法来检测新冠病毒,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生物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形成一种正反馈从而更加热爱生物学习。

   3 用社会热点材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社会热点有极强的时效性,同时会引发大众的普遍关注与讨论。用社会热点做科学探究素材很新颖,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社会热点。新冠病毒肆虐,每个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霾。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让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探究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仅要求说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设计思路通常包括如何设置对照,如何控制自变量平衡无关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预期相应的结果和结论。这个问题对大多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编制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病毒体内的核酸有几种?DNA和RNA有哪些区别?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的实验技术是什么?怎么样培养病毒?实验设计要遵从哪些基本原则?预期可能的结果和结论有哪些?采用问题驱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 剖析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中的知识原理,也不是片面追求考试中的分数,而是培育人才,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生物学科角度来讲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社会事物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新冠疫苗就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部分人对疫苗安全性存在担忧,担心注射疫苗后的副作用。以此为题目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共同形成对疫苗的正确认识。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等,注射疫苗会使人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接种疫苗的适用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对特定人群和接种禁忌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符合条件的公众做到“应接尽接”,逐步在人群中构筑起免疫屏障,就能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依据教材知识正确认识新冠疫苗疫苗,就会配合政府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通过实施社会热点问题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社会的窗口,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一位与时俱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