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管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基于自主管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研究

李楠

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236000

要:劳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所以现在很多小学开始落实劳动教育并积极创造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其实,劳动教育离不开班级的组织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如果能够将小学劳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以更高的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有效性;小学自主管理

言:通过自主管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学生能够从自身认识和体会出发,更好地认识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班级各项与劳动有关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涌现出更为突出的自主精神,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主动参与劳动,比如主动负担家庭劳动。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有劳动带来的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能收获他人的充分认可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劳动的趣味和成就感,使得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对劳动的参与热情。学生的自主管理及班级的自主管理也会因学生的积极变化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小学自主管理的意义

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广大教师所关注的一大重点。这里所说的自主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比如上课时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时亲切友好等等。其次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教师管理班级转化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为班级的各项事务做出自己的贡献,付出应有的努力。目前小学教育领域普遍在推动小学生的自主管理,事实证明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确定了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和目标,这已经充分说明学生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成长,不可能在小学阶段就具备非常优秀的劳动素养。怕苦怕累,或者因为不够了解、缺少劳动技能等原因而对劳动存在抵触情绪的现象会时常发生。通过强调自主管理,能够避免学生消极参与劳动活动,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效果开辟了空间。

二、基于自主管理的小学劳动教育特征

自主已经成为当代小学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需要,促进学生的自发成长,不能再像传统的小学教育那样事事都由教师决定。所以,基于自主管理的小学劳动教育首先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方面体现出了其明显的不同。在之前的小学劳动教育中,大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应该参与哪些劳动,以何种方式参与劳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种限制过多的情况不应再出现。

另外,基于自主管理的小学劳动教育,能够将劳动教育和班级的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新课标中要求,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开展劳动实践。在这些劳动项目有,必然有一部分是与日常的班级、学校乃至个人管理有关的。比如班级卫生劳动,既属于劳动教育,也是班级管理。定期开展的全校大扫除也属于这一范围。另外还有学生对自身仪容仪表的整理,属于自我服务类的劳动,同时也是自主管理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结合,能够让日常管理具备新的内涵。

三、从自主管理出发的小学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1.自主选择劳动内容

基于以上讨论,小学教师应该找到既能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又能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发展,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劳动内容,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鼓励和推荐,让大家都能选到自己比较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完成的劳动项目。这样学生在劳动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吸收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取得较好的劳动成果,同时锻炼劳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再以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参加更多其它形式的劳动。

例如,新课标中提出小学中段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校园卫生保洁或社区环保活动,这两类劳动项目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供选择。比如教室内外卫生,垃圾分类处理,环境绿化美化以及社会卫生维护与宣传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将学生分组,选举临时组长,由各个小组自行开展劳动活动,教师则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监督。每隔一段时间,各小组要进行汇报,教师对大家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然后让各小组互换劳动内容,同样由大家自己选择,体会不同的劳动乐趣,增进劳动认识及对劳动技能的掌握。

2.自主开展劳动互助

其次,教师要促成学生自主开展劳动互动。小学生参与的各种劳动项目,除了自身卫生清洁处理等自我服务内容外,都是很难独立完成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校园卫生清洁,各个小组必须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劳动内容。比如教室卫生,应该先擦黑板,先扫地还是先拖地?必须提前计划好,暂时不需要拖地的同学应该做什么也要确定好。有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需要与其他伙伴一起完成某项具体劳动,也要提前有所设计。教师在这方面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

例如,根据新课标,小学高段学生应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对于很多城市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这些劳动会感到新鲜有趣,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很有必要组织学生之间的劳动互助。以种植花草树木为例,教师在组织好劳动小组之后,应该首先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劳动内容介绍,与学生共同决定各小组的劳动分工,提醒大家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以及如果遇到观点不同的情况应如何展开交流讨论等等。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依靠同学们的合力,完成互助,较好地实现劳动效果。

3.自主参与展示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会取得各种各样的劳动成果。如果能够得到外界公正、积极且带有启发性的评价,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这一特点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是适用的。比如在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组织学生互相学习,进行交流评比,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交流评比实际上就是学生展示自身劳动能力与劳动成果的一个绝佳平台。不过要注意的是,从自主管理角度出发,劳动教育领域的展示和评价应该吸引学生充分且自主地参与,要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受到激励后能够在劳动中更好地自我管理。

例如,针对花草树木种植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展示与评价活动。比如每次劳动时,教师拍摄学生劳动时的照片,学生自己则要根据小组分工做好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的记录,随后在班级进行展示,小组内部为各个成员互相打分,进行自评与互评;同时小组之间也要互相评价。最后每个得到本组最高评价的同学和得到最高评价的小组都可以得到一份奖励。评价展示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各个小组自行提出下一阶段的劳动形式、内容和目标,实现自我管理下更加有效的劳动。

总之,通过结合自主管理,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成长,给学生带去更加充实和全面的劳动体验。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进行劳动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劳动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随学. 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J]. 教学与管理, 2019(26):3.

[2]郑蓓. 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的可行方法[J]. 清风, 2020(14):2.

[3]董志仙. 小学劳动教育的"知"与"行"——阳城县芹池中心学校的实践与思考[J].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2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