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写作空间  促使自由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扩展写作空间  促使自由表达

章春玲

(回民小学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161006)

如今学生写作困难,不知从何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写作空间太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自从进行自由作文实验以来,我发现只有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开拓写作空间的训练,学生的自由表达才不空洞。因此,我认为促使学生自由表达首要任务是扩展写作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由习作时游刃有余。

一、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写作是虚拟的,无意义的,在学生中有绝大部分人不会观察体验生活因而习作往往是空洞的。为此,我就借助音像、图片、表演等手段,创造特点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境中学会表达。一次,我上课时说:“同学们,今天早上我在校门口遇到这样一件事,现在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甲乙两名同学背着书包上学,甲着急向前跑不小心踩痛了乙的脚,乙摸脚。甲连忙道歉:“对不起!” 乙:“什么对不起!长眼了吗?” 甲:“长……唉,对不起,我没看见。”乙:“你瞎眼了吗?”甲:“你……你,怎么骂人?”乙:“就该骂你。”两人互相推搡起来。)学生表演后。让大家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如果让你处理,你先怎么办?注意调解时,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态度要诚恳。提出要求后学生都跃跃欲试,同学们集思广益采取了多种办法。讨论后请刚才表演的同学再到前边来,继续扮演,大家当面调解。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求学生通过看到的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同学们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有的同学以《这样做是不对的》、《两个同学》、《他们……》、《这件事依我看》、《相撞》……为题,同学写作内容有的是事情过后引发的思考,有的是同学提出应该怎样避免冲突,还有的同学以一个寓言故事为例说明同学之间团结的益处。看到同学们上交的习作我很兴奋。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模拟生活,创设情景给出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写作空间。有的同学在这次习作后,比较乐于观察同学之间发生的点滴小事,也能把这些小事记在日记本上。

通过模拟生活,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再让学生口语叙述,最后动笔写文章。长期进行学生就能以多角度看问题,并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情。

二、化冷为热,言之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能用情激情,化冷为热,点燃学生说的火焰,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增加。一次练笔的题目是“看到纸,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到题目茫然不知所措,我便从与学生谈话开始设情境:“你们可知纸发明前古人将字写在什么东西上?刻在龟甲,竹板等物上。由于竹板那些东西特别沉重,有时一本书要用两个挑夫挑才行。现在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想到了——”如此一点拨,学生那冰冻的思维被充满情感的言辞“融化了”,经过思索纷纷发言,有的说:“看到纸,我想到发明纸的蔡伦,他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的说:“看到纸,我想到古人能发明创造,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等等。接着我又对纸做了描述性的叙述。“同学们观察自己面前的纸形状,大小和颜色是怎样的?”有的学生鉴别后说:“我的这张纸是白色的,是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的长方形状,很亮、很薄、拿起来一扬,还发出哗哗的响声。”“那它的正反面有什么区别呢?”正面平滑,有细细的纹络,横的、竖的、斜的,像微风激起的波浪;反面则显得粗糙,纹络更加明显,中间夹杂着许多黄色斑点,像是给纸装上了眼睛。”话语虽然略嫌粗糙,却并不空洞,同时也教会学生要注意观察和实践。我又引导学生把纸带给同学们的好处说一说,同学们都各抒己见,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谈话中来,由一张纸引发了许多思考,在谈话时机成熟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整理好,开始动笔写。有的同学自己想象写纸的由来并创作出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想到和纸有关的一件事,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喜悦与痛苦以拟人的手法向纸倾诉……学生思想的闸门被打开,写出了不同体裁的文章。

在习作中让学生自由表达,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外表看实质。表达要力求真情实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乐于写作,不受拘束。

三、设立贴进学生生活的习作题目,激起童趣。

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的世界,用心捕捉童趣,童趣定能回归到学生的作文中去,使学生能有写作的空间。

(一)在玩中开掘童趣

爱玩是所有孩子孤天性,玩耍中,孩子除去 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有一阵,溜溜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彩绝伦。我也亲自玩了几回,去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溜溜球》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了400多字,从溜溜球的结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说……》,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感触更深的是那跃然纸上的童趣,竟撩起我的一丝羡慕,勾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的确,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童趣是永存的。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玩,亲自去体会玩的乐趣,并让玩走进学生的作文,促使学生自由表达一定能写也无穷的童趣来。

(二)在生活中开掘童趣。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更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开掘童趣。问问学生吃的、看的、想的什么,听听他们谈的、唱的什么;作文的题材就会取之不竭。例如,孩子们都爱吃肯德基,就让他们写写《我看肯德基》,既练了作文,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快餐;孩子们看看动画片,就让他们自己编一集动画片;春天,孩子们爱到池塘、田间捉蝌蚪,就让他们写写捉蝌蚪,孩子们爱幻想,就让他们写写《我的梦想》、《如果我是×××》……这些作文题目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是他们最感兴趣,最为熟悉的,学生一见作文就想一吐为快。作文有话可说,学生何需再去编造,拼凑泥?寻一份童趣自会被挥洒酣畅淋漓。

(三)在活动中开掘童趣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开掘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前提。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经常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跳大绳比赛、语文竞赛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尽情施展能力、显露个性的机会,写出作文也必定童趣盎然。

总之,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捕捉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能扩展写作空间,促使学生自由表达,达到自能习作的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