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1

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张蓓

泸州市中心血站  四川泸州  646000

血液在人体中可以将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氧气运输到各个器官内,并且对人体的酸碱性进行有效调节,为人体提供免疫力。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上世纪中叶有了输血的概念,可以将完整的血液分离成各个部分并针对不同需求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各种血液都可以分离成为不同的高浓度成分血,有着针对性强、不良反应较小、节约血液资源的优势,逐渐成分血的输血治疗代替了全血治疗。正因为如此血站成了获取血液资源的第一站,血站的成立为更多需要输血的病人提供了合法获取血液资源的途径,国家近几年也一直在鼓励人们无偿献血,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医疗临床用血的紧张。但是献血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液携带的传染病风险。当前的医疗水平无法避免血液检测的“窗口期”,因此血站的工作人员在采集、检测、制造、分离、运输、储存等过程中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此,血站如何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迫在眉睫。

ebd2f9ecc1ab538bb0408f3781358a92

一、血站在采血供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 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在初筛样本采集过程中,会有被针头刺伤的风险,如果恰巧工作人员的皮肤受损,血液会随着受伤部位进入体内并进行血液循环,如果是含有血液传染疾病患者的血液,那么医务人员必定会因此感染;抽离出来的血液在热合过程中也存在着飞溅的风险;在对血液进行检测标本留样时,医务人员在操作上有任何疏漏,都会造成针头刺伤和血液飞溅的可能性,并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2. 血站在对标本血样进行检测时,会对标本盖子进行小心开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血液飞溅以及气溶胶的形成;当被检测的标本在离心机进行分离时同样会出现由于离心作用导致血液的飞溅并造成医源性感染。
  3. 在对血液成分进行制备时,离心操作会造成血袋渗漏破损;当血袋进行热合和辨热合处理时会有着血液飞溅的风险;对于不合格血液的违规处理是最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操作。
  4. 血站对血液进行储存时通常会因操作失误或存储不当造成血袋的破损渗漏。
  5. 在对血浆运往医院的路途中,由于各种突发情况也会造成血袋破裂渗漏。
  6. 对于医疗废弃物比如血站采血供血使用过的一次性器械、废弃血样、沾有血液的物品如果未经过妥善严格处理,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医源性感染。

7498b77479611bc8f510086e986f5a5a

二、如何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1. 建立健全领导管理责任机制:在血站内设置专管领导小组明确小组人员具体分工将责任与工作落实到个人将科室的医源性感染预防管理纳入血站全面工作管理考评用制度约束各流程的规范性操作
  2. 建立健全血站医源性感染上报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针对血站卫生管理的相关具体要求制定消毒安全卫生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程序对于有因为职业暴露感染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上报并专人负责跟踪观察对感染责任进行追责问责
  3. 及时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将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每月考评当中定期专设考核组对血站职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考核以及对实操进行培训考核有效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理论水平
  4.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对于血站内从事采血血液制备血液运输供血等高风险岗位人员每年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将人员健康档案进行专人专管随时经得住上级卫生部门检查
  5. 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在血站日常工作运行中所有关键岗位人员都应当正确掌握正确洗护设施消毒并随时穿戴好防护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每日工作结束后对采血使用器械进行消杀并及时销毁有血液污染的器械如果采血设备上沾有血渍应当及时消毒并清理
  6. 血站内所有工作区域各自独立分区管理根据采血供血全流程每个关键部位都进行分区独立管理明确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并且加持明显危险标识
  7. 积极开展血站内风险源追溯对于血站内所有设备以及人员防护装备进行分批次质量监控将检查结果及时同主要负责人上报针对各部门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确保血站采供血全程安全可靠
  8. 严格执行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措施对于血站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一切医疗废弃物都应当由专人负责并经过严格的处理程序专人专车送往规定处理废弃物的地点焚烧处理

u=1378914575,842109476&fm=253&fmt=auto&app=138&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