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的探讨

曾山青   ,滕 ,武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和平溪学校

摘要:为了能够促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日益发展,必须要谋求新的模式建立,为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三大基本原则,认为首先需要坚持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其次需要坚持体验式培训的基本原则,最后则需要坚持自主研修的培训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按需培训;体验式培训;自主研修

随着新课改以后,对于核心素养的普遍关注,在小学中学阶段,对于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却同样寄希望于每一名从业者,希望中小学教师从自身做起,从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做起,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正因如此,近些年每一名中小学教师都参加了大量的培训活动,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师资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必须要设立新的培训模式。

一、坚持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的走访调研当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日常培训活动往往存在着,脱离实际的情况,换句话说,中小学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培训内容和教育内容的不贴切无法使培训内容有效的解决中小学教师在工作环节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对中小学教师产生一定的成长推动作用,这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需要着重改善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坚持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从而解决了培训内容空洞化和浅显化的问题。在每一次开展培训活动之前,培训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必须要开展地毯式的调研,搜索了解到被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方面的切实问题,了解其专业需求和心理需求等等,从而使得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的设置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也更能够贴合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实际。另外每一名培训工作者还需要更加审慎的对待自己的讲义设置,结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教师所集中反映的情况,以一种实践性较浓重的培训模式代替传统陈旧的文字性叙述,并在课堂中较多的采取互动手段,使得每一名中小学教师都有机会在课堂中说出自己在中小学事业当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这样的培训活动才能够言之有物,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中小学教师在实践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成长,也使其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举例来说,在一些短期讲解,例如一日讲解和一课讲解的活动当中,可以不再强调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以一种深入教师之间的手段可以与教师簇拥在一起,也可以围坐成一个圆圈,从形式上就拉近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提问回答的简单模式,将这种短期培训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并且结合具体的时间问题提出相应的理论解答意见,使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指导,这种教学活动才可以广泛的受到每一名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和认可,中小学教师也可收获更多。

二、坚持体验式培训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活动当中,可以发现培训者往往是按照上课的方式进行传统的理论传输,这样的讲解缺乏说服力,更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产生了脱离,而依托实训基地解决培训形式,传统的教师只听不动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体验式的培训基本原则,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机械式灌输和被动式听讲之间的矛盾也可以使得教育内容和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工作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为此需要依托实训基地,针对理论讲座设计实训内容,在培训活动中既包含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中小学教师的随堂笔记记录同样也包括了相关的作业布置与检查,使得受训者能够学以致用,对被培训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体悟与感受。举例来说,当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时,如果讲解到的利用观察法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鼓励被培训者模拟对学生进行5分钟的观察,并撰写其中的过程评价及相关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位教师发动自己的脑筋,开始结合刚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撰写观察的过程评价以及相关建议,大家的答案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同时又具有相应的优势与不足,在这种作业的布置以及检查环节当中可以真正的践行知行合一的基本教育原理,也使得每一名受培训教师可以在参与和体验当中,更加巩固自己的所学,对于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来说,都是一次有效的提升机会。

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变传统脱产式培训的弊病,而是需要采取一种半脱产式的培训方式,使得中小学教师在学完这一课的相关知识以后能够及时的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去,将刚刚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应用到学生教育环节中去,以检验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样还需要将中小学教师回归工作岗位后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记录,以此作为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依据。

三、坚持自主研学的培训原则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当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是依靠上级领导的绝对权威来逼迫中小学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却缺乏了自主特性,甚至成为了一种被动化的学习模式,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被迫参与集中培训的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多都是消极怠工的状态,不愿意去学习,在课堂之上不愿意去思考,更不愿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后期的教育教学环节当中去,这严重拉低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园教师的培训变得无效化。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打造更加高效且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的话,那么必须应当考虑如何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坚持自主研学的基本原则,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领域利用一切时间不断的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为此笔者建议学校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评优评先的一切前提,杜绝出现案资排辈的情况,而是需要综合考量到教师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以及教学能力等等。其次,不仅需要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面对教师进行集中管理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建立成长档案,而这种成长档案更多的是侧重于中小学教师近些年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研修,包括但不局限于中小学教师接受过怎样的培训活动,每月或每一季度阅读过多少与中小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在短时期内中小学教师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提升,发表过多少篇中小学专业的论文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评价中小学教师的重要依据,更可以以此来不断鞭策中小学教师的自我研修和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当中,学校需要坚持不断革新和优化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上三大培训原则,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晏有,名师工作室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卓靓婷,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培计划”背景下苗乡教师培训实践研究》(批准号:ZJGB2022252)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