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杨玲,代兴梅,刘淑霞,郑宏刚

(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近年来,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融合专业课程的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改革目标与前进方向,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工程素养、团队协作、科学思维、工程与社会程七个方面挖掘“工程图学”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构建《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课程思政基本框架,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表示码:      文章编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院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校的课堂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2]。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立身之本,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3]。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色,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的改革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基本框架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以正投影法图示空间形体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为基础,在国家或行业制图标准规定下,研究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阶段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为专业基础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项目(YNAU2021KCSZ09)。

[作者简介]:杨玲,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BIM技术、智慧水利的研究。

课程。本门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掌握工程专业必需的绘图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画法几何、水利工程制图两个部分。本门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水利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爱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结合《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聚焦育人本质,围绕“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工程素养、团队协作、科学思维、工程与社会”七个方面,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构建《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课程思政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考虑到不能硬性地将思政教育穿插进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分别从“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两个育人方向出发,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将专业教学的“两性一度”与思政教学的“思想性”紧密融合在一起,相互映射,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育人目标。

 

 

图1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课程思政基本框架

2《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案例

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从图学历史、哲学经典、中国文化、工程伦理、典型水利工程等方面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并有机穿插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详见表1课程思政案例及思政元素。

表1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案例

教学章节

思想案例

思政元素

绪论

介绍北宋时公元1100年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这一巨著完整总结了两千多年间我国在建筑技术方面的伟大成就。

家国情怀

工匠精神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要求学生规范制图,培养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自然地引入成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进行知识拓展。引申到做人、做事都应有一定的准则约束

人文素养

工程素养

工匠精神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

讲解这章为什么体系构成是点-线-面:是由于立体的构成由点、线、面构成,从而引出在课程学习中人的关系构成就是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科学思维

团队协作

第三章 立体

讲解平面与立体相交,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时,由此引申这部分内容在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标志性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中的隧洞工程中应用,再进一步延伸该工程的重要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

家国情怀

工程与社会

第四章 组合体

在组合体的教学中,需要将几何形体的三视图联系起来分析才能得出立体的空间形状和对应关系,这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外,还要求学生从三视图的联系、变化结合组合体的整体来分析问题,不能主观、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思维

第五章

曲线与曲面

(1)讲解方圆渐变段、扭面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水与工程形体的关系。

(2)进一步引出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介绍三大主体工程如何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溉、分洪减灾,“分六四,平潦旱”的功能

人文素养

工程素养

工程与社会

第六章

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讲解我国制图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分享近年来取得的突破,阐述“奋发图强,努力赶超”的时代精神

科学思维

职业规范

第七章

标高投影

介绍中国八大世界第一技术其中之一: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并介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

家国情怀

工程与社会

团队协作

第八章

水利工程图

介绍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相关视频、建设者们的感人事迹、乌东德水电站的社会环境效益等内容

工程与社会

团队协作

3《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知识点多,如何在不改变教学课时的情况下,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拓展新的知识领域,是实施课程思政首要考虑的问题。混合式教学强调把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保证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环节,我们探索了传统课堂教学引导+在线教学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平台采用的是“雨课堂”,它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推出的一款以微信和Power Point为载体新型智慧教学工具[4]

(1)利用“雨课堂”平台将下次课的知识点资源和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思政元素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思政元素与要讲授的内容之间的关联。学生带着背景知识和疑问走进课堂,能够提升课堂参与度。

(2)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将思政元素案例以图片、动画、PPT等形式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设问、讨论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润物无声地将这些思政元素内涵传达渗透给学生。

(3)在课后环节,学生可以利用“雨课堂”相互分享成果,还可以发表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作为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要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育人目标,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穿插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潜能,为国家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2).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1)

[3]许小军.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J.江苏高教,2021(3):101-104.

[4]成海涛.基于雨课堂的机械制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12(6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