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提高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优化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提高语文素养

李岩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6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在学生自身的基础上运用教学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主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特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方法

前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还需要优化作业设计。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兴趣倾向,而这都将影响学生的作业表现。为了提升作业效果,教师应采取分层设计的模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1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面临的难点

1.1缺乏作业分层意识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理解分层设计的优势,但是往往因为自身缺乏分层设计意识,导致这部分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布置作业。这样布置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确实是有一定帮助,但因为作业内容本身没有针对性,所以往往起到的帮助十分有限。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为例,教师如果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只是依照课文结尾标注的内容来布置作业的话,就很难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延展,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进度缓慢。

1.2分层设计后无法及时跟进学生情况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照顾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另一个目则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分层的时候综合考量这两个目的才能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发挥出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偏重第一点,只是单纯地照顾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忽略了作业完成后需要对学生及时跟进,这样就没有办法发现学生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

2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案

2.1根据学习能力,调节作业数量

作业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作业如何布置,既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作业的多样化,教师常常盲目地设计很多作业,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布置再多作业,他们也能轻松应对;可是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布置的作业越多,他们越感觉到负担和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调节作业数量。具体来说,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作业,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练习,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拓展,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减少其作业量,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这样才能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根据教材课后题的要求,需要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将指定的段落背诵下来即可。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不只要求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还可以从文章中挑选其他精彩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比如,原文第四自然段同样非常精彩,因为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令整个段落更具灵性之美。通过将作业量进行分层设计,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高效完成作业。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量时,一定要有所调节。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作业,给学生更多的挑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减轻作业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根据学习目标,调整作业难度调整作业难度是实施分层式作业设计的关键。

2.2根据学生兴趣,作业形式分层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则是兴趣的根源。”对小学生而言,兴趣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因为兴趣是小学生行为的动力,尤其在学习活动中,有了兴趣这一因素的融入,学生也会表现得更加投入。因此,在作业设计环节,如果教师不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很难产生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趣味作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学习的趣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展现自我,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就可以设计以阅读为核心的作业,这样才能实现分层作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时,为了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比如,有的学生对西门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想知道除了这篇课文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故事。

2.3关注作业时间,实现分层布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作业教学,教师不能只是关注作业量、作业难度的问题,还需要考虑作业完成时间的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们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如果学生将太多的时间用来完成作业,他们就很难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拓展。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时间”作为重要的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具体而言,教师一方面需要注意作业的性质、形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减少学生在作业中的时间投入。例如,在学习了《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时,由于所学内容是文言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常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文本,或者让学生抄写课文、注释等。这种作业并没有多少创意,也没有多少趣味性,更倾向于机械式作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并不会真的记住这些知识,反而会形成一种厌烦心理。除此以外,这类以抄写为主的作业也会耗费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类文言文多数有背诵的要求,而背诵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完成时间的问题。比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在布置背诵作业时,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记忆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宽限时间,给学生1~2天的时间完成任务。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类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文本阅读。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节约学生的作业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不比单纯的抄写更有意义?由此可见,在设计作业时,时间因素同样是教师进行分层设计的依据。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但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时间的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

2.4注重评价艺术,提升作业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对学生展开科学高效的评价早已变成教学环节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同样也需要注重作业评价的艺术性。小学生不论情感还是心理都极为脆弱和敏感,因此,充满艺术性的作业评价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还能保护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看待自我。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相结合,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作业,永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结束语

陶行知曾说:“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秉持虚心好学的态度,对语文教学减负提质具有深刻理解,加大教科研力度,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对学生合理分层的基础上,优化作业难度、作业量、作业形式设计,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实效。

参考文献

[1]姜自凤,吕学超.以作业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23-24.

[2]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22):4-9.

[3]李镗.“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案例解析[J].语文建设,202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