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发展——“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优化作业设计发展——“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谭惠清

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减掉的是教育培训中的课外辅导、超前输入等造成学生学业负担的部分,使教育的重心重新回归学校,这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指引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迈进。“双减”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最大化发挥作业的价值,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作业的数量、完成时间以及练习的具体内容为切入点,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在校内完成作业,并且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优化,不再以机械的抄写任务为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设计,减少总量,提高质量,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让学校优质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双减”政策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学有了更多创新与发展的空间。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也有更多的动力,推动教学的创新。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双减”政策本身对于少年儿童学习的关怀与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抓住这一教育新趋势,以生为本,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良性教学模式,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一)巧设趣味性作业

趣味化作业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与学习偏好,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紧密结合教材延伸的趣味化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形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之相符的趣味化作业,以教材内容为核,以趣味形式为辅,挖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拓展知识范围,让学生在作业中玩出兴趣、玩出智慧、玩出素养,促使学生享受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教师可布置“画一画”作业,让小学生们根据课文画出故事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故事情节,同时对故事表现的动物形象以及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再如,五、六年级高学段的小学生,其感知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已经在发展,理性感知能力在逐渐提高,教师趣味化作业的设计可以适当提高知识性。六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故宫博物馆》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知识卡片”的形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内容,制作相应的知识卡片,或关于生字词、或关于优美词句、或关于各个建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综合复杂的内容以单点知识的形式呈现,在“知识卡片”制作与趣味问答中提高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语文能力。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作业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根据个人特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尽相同,他们的字词积累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新课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合理把控整体难度,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让每个人都在能力范围内展开练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例如,《爬天都峰》讲述的是一老一少为了爬上天都峰互相鼓励的故事,这也离不开他们个人的努力,旨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困生掌握“假日、似乎、白发苍苍、应该、照相”等多音字的应用,将其重新组词,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根据文章的主旨大意回想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尝试以讲故事的形式与他人分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中等生和优等生思考文章标题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同时展开课外阅读,在互联网中收集与其题材相关的作品进行对比,总结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题描述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户外活动。在不同难度的作业中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夯实以及拓展能力的训练,促进全班学生语文水平的进步。

(三)注重生活化作业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语文作业同样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作业。将作业与生活相联系,也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巧妙衔接课堂内外,打通语文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路径,让学生产生语文就在身边的感觉,对语文充满亲切感。“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布置生活化作业,有助于让学生在更开放、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进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语文素养。同时,在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清晰的作业思路与端正的作业态度,做到“减负”与“增效”并重。

例如,《大自然的声音》就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活泼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小动物的各种声音,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是对学生向往大自然的初步引导。因而,该课的作业布置可以延伸课文主题,同样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作业主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或周末时间,去收集大自然的声音,可以用手机录音,也可以用语言描述,不限形式,重在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作业中感受大自然,感受语文语言的魅力;此外,考虑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教师也可借助在线作业平台来完成作业音频、视频或书面作业的提交,同时也便于分享与展示。在生活化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使其在作业中读懂生活、热爱生活。

三、结语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有效转变了原始的作业形式,使整体内容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又起到减负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兴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5):306-308.

[2]姚文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1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