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1+X”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研究

刘中芳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人才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BIM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与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多个专业进行密切合作。因此,培养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应该注重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其能够与各个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关键词:“1+X”制度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筑行业的普及和应用,人才培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1+X”制度是指在现有的学历体系之外,设计和实施一种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养机制,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1+X制度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1+X”制度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快速变化的需求。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培养更具多元化技能和能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1+X”制度突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注重纵向深度学习,而“1+X”制度提倡横向拓展,强调人才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灵活性使得人才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1+X”培训内容,拓宽自己的专业边界,同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1+X”制度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培养了与时俱进的人才。这不仅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技创新。“1+X”制度还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仅仅具备一项专业技能或知识已经不再足够。通过选择适宜的“1+X”培训内容,人才能够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机会。

二、“1+X”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X”制度是指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之外,建立一种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数字1代表着传统的学科专业,而字母X则代表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拓展并深化自己在其他领域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修习自己所选的主修学科外,还可以选择借助选修课程、实践项目等形式,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1+X”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促进了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培养了多元化背景和跨领域能力的人才。通过学习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整合

在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应包括基础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部分可以涵盖BIM的概念、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软件操作方面,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常用BIM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Revit、Archicad等。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设置高级BIM软件的进阶操作课程,以满足不同需求。最后,在实践应用方面,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模拟实践,加深学生对BIM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课程应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下足功夫。教学资源的整合涉及到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学校可以与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开发商合作,提供学生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建筑设计事务所、施工单位等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践环境和项目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提供建筑信息模型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

(二)建设符合“1+X”制度的课程体系

在建筑信息模型人才培养中,基础教育部分应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例如BIM的历史、原理、应用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的课程。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与BIM相关的建筑设计、结构、施工和运维等专业领域知识,以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而职业技能培训部分则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模拟练习以及与实际企业合作等方式,掌握BIM软件的使用技巧,熟悉BIM工作流程,了解BIM在项目管理、协同设计、信息交流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1+X”制度下的课程体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学生应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导师制度与专业指导

导师制度是指在BIM人才培养中,学生能够得到一位经验丰富、资深的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导师可以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支持,指导学生在BIM项目中的实践和应用。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并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导师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指导。通过专业指导,学生可以针对特定的领域或问题获得更加深入的指导。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课程和项目建议,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机会,比如参与实际项目和行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导师制度和专业指导的存在,对于建筑信息模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BIM技术和工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导师制度和专业指导还有助于加强学院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BIM教育与实践的融合。这将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BIM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在“1+X”制度下,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筑信息模型人才需要具备实际的项目经验和实施能力。通过参与实际的建筑项目,他们可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柴海华,裴俊华.浅思“1+X””证书制度——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

[2]黄永乾,谭丽丽,岳现瑞.“1+X”证书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J].广西教育,2020

[3]宋祥,杨谦,张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四川水泥,2020

[4]贾颖绚,冯伟,田策.“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建设路径 [J]山西建筑,2020

[5]柴美娟.职业教育“1+X”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