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李辉

仪陇县教育科学研究室637676

摘要:思维导图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鉴于此,下面文章对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初中生物;生物导图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作为一种概括清晰、逻辑严密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武器。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思维导图的教学概述

基于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的提出,思维导图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常态化,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均应用思维导图。从教学角度而言,思维导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五点。第一,思维导图能够高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架构。第二,学生在梳理学习思路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层级关系越发明确时,知识脉络可以更清晰。第三,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知识点,且记忆更加高效、深刻。第四,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系统复习活动,节省学习时间和减轻学习负担。第五,应用思维导图时,学生需要绘制思维导图,这一过程中需要他们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且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说,值得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

通常老师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内容,并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预习成果进行展示。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们在预习时会遇到种种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发展整体脉络,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当我们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中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预习活动。学生们在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当中提出了以下问题,血液在人体的哪些部位流动呢?是怎样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呢?通过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已将这些问题融入其中;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至课前预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保证学习效率。

2.2巧用思维导图与书面笔记实现课堂知识结构化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介绍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和书面笔记。思维导图和书面笔记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对方,但是它们可以互补,使学习更加全面和有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使用思维导图或书面笔记的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和书面笔记,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科的内容。合理地搭配思维导图和书面笔记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先用思维导图方式,以图形化的形式记录教师讲述的重点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然后,再用书面笔记方式,记录应该注意的重点和细节,以便在后期复习时能够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回顾。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根据思维导图的概念架构整理出重点知识点,然后加入书面笔记中未记录的细节和内容,以达到全面和精确掌握。同时,在使用思维导图和书面笔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展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书面笔记则更加强调具体的语言表述,两者都要在整理概念的重点时发挥各自的长处。

2.3绘制思维导图深化学生感受与认知

例如,在进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的绘制活动渗透到教学和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双向的培养,在绘制的过程中得到更有意义的提升。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集合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植物的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生物的变异”、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进行思维导图的有效搭建,并且细化出各个小节的分支,使学生能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并且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逐渐学会说明植物的生殖方式,描述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论述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等。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比较、分析和综合的科学能力,最终明确生物生殖和发育多样性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4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巩固训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知识比较零碎且有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且容易混淆,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才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教学结束之后,我们需要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检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老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倒推,绘制思维导图,并填充所学知识,在导图的分支中设计相应的综合性习题,当我们完成《生物的遗传》这一节课的学习时,老师则可以要求学生依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其绘制的主要内容包含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遗传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内容。学生需要将该内容融入到思维导图当中,由学生亲自绘制,随后在思维导图绘制结束之后,老师还需要提出一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更好地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更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考等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莹,李希晓.试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电教,2022(07):31-33.

[2]韩明德.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9):141-143.

[3]李文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