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策略

叶善超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日常的策略, 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思想政治

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和动手操作,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求。因此,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日常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劳动、体验劳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劳动教育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讲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一内容来展开教学。由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很多学生都不太了解收获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农民伯伯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你也想收获这份成功,那么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农民伯伯们平时在田地里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能获得最终的丰收。”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和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秋天丰收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设计劳动教育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知识,而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围绕“春天”“森林”“小兴安岭”这三个词语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到不同季节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并且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来写一篇作文。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兴安岭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形容春天?”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思考和回答。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这篇文章与其他描写季节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的景色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三、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劳动教育激励作用

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评价机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激励作用。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奖励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将学生劳动成果制作成小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四、立足实际生活,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去旅游地点,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完成旅游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旅游计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对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如在讲授《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以及其他旅游地点进行展示。

结束语: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劳动形式和意义,使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劳动。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其认识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丹.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策略[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5):0045-0047.

[2] 杜文巧.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J]. 华夏教师, 2021(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