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以安徽科技学院“青韵”辅导员工作室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以安徽科技学院“青韵”辅导员工作室为例

陈慧中

安徽科技学院

摘要:党建工作是引领大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淬炼大学生战斗精神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以本校“青韵”辅导员工作室为例,从理论宣讲教育、网络创新工作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青韵”辅导员工作室;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强化党对高校领导的客观要求,也是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举措,辅导员属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生力军,发挥辅导员在党员管理、教育和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在高校内部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信念坚定的党员队伍,显著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能效。对此,本校在2022年成立了“青韵”辅导员工作室,着眼于“立体党建、智慧党建、阳光党建”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能效,也有效促进了辅导员的成长,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

1传统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单一语言说教影响党建工作的引导力

高校是各类新思想、新理论汇聚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拔节孕穗区”,他们渴望教师采用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是以理论为主,话语抽象、晦涩,这种说教化的方式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向灌输模式导致学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思想引导力。

1.2 固化思维模式影响党建工作的创新力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技术层面都有着较大的创新空间,党建工作形式还是集中在“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以及“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使用方面,党员和非党员群体有着显著差异,学习模式和学习平台比较固化、单一,导致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和激情,吸引、教育学生方面的成果也并不理想。

1.3 政治弱化影响党建的组织战斗力

在高校中常常存在“重教学、轻党建”、“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党建工作比较功利化,大学生的态度也相对消极,政治方面存在弱化问题,无法聚焦党建工作,在制度、管理和思想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党建工作的组织战斗力。

2 青韵辅导员工作室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2.1 抓好理论宣讲教育,丰富话语表达

在“青韵”辅导员工作室成立后,本校致力于构建“双提升系统”,以校内外知名专家作为指导,发挥辅导员的骨干作用,邀请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宣讲团队,以此来丰富话语表达,建立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将党的思想和理论用趣味、生动的方式传递出来,使得大学生能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状态转化为主动、积极学习状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具体实践中,以辅导员为主导,推出了形式多元的党建工作形式,杜绝以往生硬的话语模板,贴近学生生活,用具有生活化的话语体系搭建起学生生活和思想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得思想理论可与学生生活融合起来。辅导员利用过硬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架构,对党的思想理论进行解读,持续巩固完善,增强话语说服力,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视角来理解党的思想与理论。

2.2 以网络创新工作,打破陈旧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也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治理生态发生了变化,如何借助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来提升党建工作能效,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在“青韵”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之后,建立了专门的互联网支持团队,由辅导员和熟悉网络平台操作的学生党员为主体,借助易班网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强化思维模式,构建新型信息保障体系,以新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青韵”辅导员工作室的运作过程中,要求树立互联网思维,将网络要素融入党建工作管理、宣传和组织活动中。同时,把握网络群众路线,根据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的特点把握其行为偏好和心理特点,定期在易班党课平台中上传趣味、丰富的学习内容,利用网络创新三会一课记录形式。还构建了涵盖抖音、B站等在内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借助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等特点从多元角度呈现党的思想理论,利用技术方面的创新来提升党建工作能效。

2.3 创新实践活动形式,重塑学生主体地位

“青韵”辅导员工作室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实践至上原则,充分彰显出学生党员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实践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党员,由辅导员和学生党员一起共同来成立实践服务团队,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实践工作中,依托于“青韵”辅导员工作室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红色基地、参观校园实践、义务支教、联系班团、乡村治理服务等,取得了良好成果。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了学生党员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理论学习方式无疑是枯燥抽象的,使学生参与到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了解社会的变化,从而坚定他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实践活动中,也显著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身为党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党员的必修课程。在实践活动中,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体会到为社会奉献的自豪感,并从侧面促使他们持续修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接受党性锤炼,思想觉悟也得以不断提升。同时,“青韵”工作室在实践中还持续探索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党建理论来组织思政宣讲工作,提升学生党员学习的沉浸感,形成了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的互动机制,让广大学生党员能够进入学习一线、活动一线、工作一线,使之在工作中受教育、长才干,形成了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社会收益的良好局面,也通过该种方式有效发挥出学生党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4 丰富内容呈现方式,建立网络作品创作团队

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青韵”辅导员工作室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作品创作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各项网络学习内容,并以党史故事、时政新闻、原著原文等作为基础来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其形式丰富多元,包括原著音频、短视频、党史教育微课等,使得学生党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使之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各类内容的呈现上,始终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线下传播、课堂教学的结合方式,升华学生党员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主动服务学生生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整合。学生党员可选的学习平台非常多,除了易班课群之外,还可利用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等新媒体来了解“互联网+”党建作品内容,真正实现了沉浸式的理论学习。

3 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党的新鲜血液的重要组成,高校为整个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党员,如今,“零零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主体,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为了一项颇具挑战的工作内容。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实践证明,在“青韵”辅导员工作室投入使用之后,受到了学生党员的一致欢迎,让党建工作更具活力,理论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学生党员可以在“青韵”辅导员工作室中接受沉浸式教育,形成了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良好互动机制,值得进行广泛推行。

项目课题: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培育项目:“青韵”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编号:2022gzs02)。

参考文献:

[1]黄国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化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7-9.

[2]王春来,赵子明. 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34-36.

[3]蒋宇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4):130-135.

[4]叶卉. 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话语模式的路径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39-41.

陈慧中,1984年10月,安徽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