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有声读物绘本的发展艺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我国儿童有声读物绘本的发展艺术研究

易若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儿童有声读物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增长点。在全民阅读热潮的推动下,儿童有声读物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对我国儿童有声读物的现状分析,提出其在内容生产、运营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儿童;有声读物;书籍

1绪论

有声读物是指以“声音”作为内容表现形式的图书,其特点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通过人类的听觉系统,使读者达到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的效果。儿童有声读物不仅是对传统图书阅读的补充,也是儿童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声音”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具象化、形象化的特点。它能调动孩子们的听觉系统,帮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有声读物对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由于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接收与消化都依赖于视觉感官,而“听”作为一种较为直观且有效地接收信息的方式,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2研究背景

有声读物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媒介,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数字音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有声阅读设备为主要阅读终端,向读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产品。相比纸质阅读,有声读物在传播方式上更加丰富,也更具时效性。同时,有声读物也是一种集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阅读方式。

我国儿童有声读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1]儿童有声读物作为一种新兴出版形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目前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儿童音频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儿童音频消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儿童音频市场规模为23.4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58.9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有声读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有声读物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6%。其中少儿类占比50%,其次为语言学习类,占比为29.7%;科普类占比为27.3%;音乐艺术类占比为24.4%;其他类型(小说、神话、历史、国学、少儿经典等)占比为22.7%。在上述统计数据中,有声读物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少儿类,占比达到一半。可以看出,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而这也是未来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发展的趋势。[2]

3儿童有声读物的现状

儿童有声读物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政策,但由于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识仍有待提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听不懂那么多大道理,所以让他们看书可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3]但事实上,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看到大人们听书时觉得有趣就会模仿。如果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听书的习惯,就会导致孩子在无意中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甚至认为听书是一种不正常、不正确的行为。其次,由于儿童的自制力较弱,很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所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有声读物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适合孩子阅读习惯的作品。

4儿童有声读物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经典作品。儿童有声读物不只是简单地对传统图书内容进行改编和数字化处理而已。它要求创作者能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在具体操作时需要考虑到儿童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同时还应考虑到家长和儿童自身对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上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中出现了许多以网络小说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与国外相比,我国原创儿童有声读物的数量还相对较少,而且原创作品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中主要以网络小说为主,缺少文学价值高、符合儿童心理需求、适合儿童听读的经典文学作品。

5就现状问题应解决的方式

因此,我们在鼓励创作者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原创作品质量,引导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向着更健康、更多元、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加强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创作。在保证儿童内容创作质量的同时,不断丰富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增加原创儿童有声读物数量。

在内容上,要充分发挥网络小说等网络文学中“轻阅读”的优势,大量推出适合儿童听读的网络小说,让儿童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知识。

其次,重视经典作品的出版。对于优秀的经典作品,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受众范围。[4]将这些经典作品改编成儿童有声读物,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和影响力。

在改编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特点,选择合适、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同时,在改编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文学质量,保证改编出来的作品既能符合孩子们的审美需求又能体现出原著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

再次,在内容制作上要注重文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并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在内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文字与图片、声音与画面等多种形式元素之间的关系。将文字内容与图片、声音等形式元素融合起来进行制作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最后,注重版权保护。随着我国版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儿童有声读物创作者开始注重版权保护问题。[5]这不仅有利于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6结语

儿童有声读物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6]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将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内容创作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质量更高、价值更大的儿童有声读物。

参考文献

[1.]李莉. 儿童有声读物语言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7.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

[3.]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32(04)

[4.]赵玲.以喜马拉雅FM探究我国有声阅读平台发展[J].出版广角,2020(14)

[5.]陈茜. 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儿童有声读物研究[D].南京大学,2017.

[6.]范喆.数字化背景下的儿童有声读物出版营销策略[J].编辑之友,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