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临床疗效

梁涛

北京京顺医院疼痛科101300

【摘要】目的:对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探究微创椎间孔镜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微创椎间孔镜治疗)与对照组(40例,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2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行微创椎间孔镜治疗,提升腰椎功能评分,缓解疼痛,可应用。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微创椎间孔镜治疗

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single-segment lumbar spinal stenosis,DSSLSS),老年常见疾病,因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所引发[1]。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行走障碍、腿部疼痛等,针对DSSLSS者,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过去,临床多采用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此法对患者带来较大创伤,耽误术后恢复进程;而微创椎间孔镜(Minimally invasive foraminiscope,MIF)治疗,可更好减压,保留患者脊柱完整,减轻疼痛感[2]。基于此,研究以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SSLSS患者80例为对象,分析MIF治疗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DSSLSS患者共80例,收治时间(2021.4-2022.4),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女=19例:21例,年龄65-80岁,均值(70.31±2.02)岁。观察组40例,男:女=18例:22例,年龄65-81岁,均值(70.26±2.11)岁。对比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麻醉—气管插管,麻醉诱导30 min前,静脉滴注抗菌素,患者取俯卧。切口长度确定:以C型臂透视责任节段体表投影为主,于后正中处,切开皮肤。两侧竖脊肌先剥离,再用自动拉钩,两侧伸展,椎弓根螺钉置入,切除双侧神经根管通道降压、责任节段椎板,椎间盘组织切除后,处理软骨终面板,椎间融合器和骨粒置入,后拧入顶丝,经C型臂透视证实后,冲洗切口,投放少量明胶海绵,负压引流,后逐层将筋膜和肌肉予以缝合。

观察组:MIF治疗。取侧卧位,上抬患肢,C臂机,病变阶段定位,以患者体型为主,选择合适的责任椎间盘水平线上脊柱后正中处,侧开距离,避开髂嵴处。经患侧,穿刺针向椎间孔位置穿刺,直到刺穿关节突出处,在棘突位连线,正面透视;椎体和椎间盘层面连线,侧面透视。穿刺枕芯退出后,针内插导丝,穿刺点皮肤切开1 cm切口,顺着导丝,依照逐层扩张原则,软组织通道扩张,二次插入导丝,用4-9号的磨钻磨除上关节,到达指定点,构建工作通道。穿刺针退出后,椎间孔镜光源良好,置入工作套筒,用3000 mL0.9%氯化钠溶液冲洗液,选取水流量适中,保证摄像效果良好,顺利取出突出椎间盘。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疼痛程度以疼痛模拟(VAS)量表评分;腰椎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学分析。计量、计数数据分别指代为(±s)、%,检验t、χ2;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2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低,且腰椎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腰椎功能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6.44±1.70

4.77±2.21

48.11±2.66

72.77±3.55

观察组

40

6.33±1.44

1.88±1.22

47.90±3.45

84.77±7.88

t

0.312

7.241

0.305

8.781

p

0.756

<0.001

0.761

<0.001

3.讨论

DSSLSS多发于老年人,祖国医学认为,其隶属痹症、腿疼、腰腿疼痛范围[3]。针对此病,临床多以MIF治疗,可针对患者腰腿疼痛、麻木感予以舒缓,确保脊柱更稳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对比,2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MIF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MIF,确保老年患者腰椎更稳定,降低压力,保留完整脊柱,减轻患者机体组织损伤,小切口,接近病灶处,切除多余压迫神经根管物质,以多功能动力刨削系统,打磨、切割椎管神经周围的骨性结构、软组织

[4]。和传统术式对比,可完整保留患者脊柱后方韧带,避免患者术后腰椎不稳定。且术中,经上关节突进行切除,通过骨钻,切除椎体后缘钙化的患侧,消除部分椎体后壁,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痛苦[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退行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本次研究采用微创椎间孔镜治疗,可降低VAS评分,促使腰椎功能评分提升,能普及。

参考文献:

[1] 李朝顶, 张磊, 管旭日,等. 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1, 040(005):445-447.

[2] 闫志刚, 王元利, 施建锋,等. 椎间孔镜联合棘突间融合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J]. 中国骨伤, 2021, 34(3):16-17.

[3] 陈帅, 金杰, 潘科,等. 经皮椎间孔镜与大通道内镜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 重庆医学, 2023, 52(1):17-18.

[4] 王想福, 杨焕莹, 赵道洲,等.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33(001):026-026.

[5] 陈波涛, 樊效鸿, 陈日高,等. 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25(004):04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