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对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李瑞清对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

欧阳稳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自鸦片战争以来,质疑传统文化的声音楷书出现,认为只有全面学习西方才可救中国。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危机时,亦有一批批仁人志士在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的仅剩的尊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文化就有一位杰出的先贤——李瑞清,他自身艺术文化涵养深厚,思想先进又有判断性,认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亲身躬行着,在三江师范学堂率先开设图画手工科,将书法教育引入高等学府,为中国书法的延续和中国高等过书法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李瑞清书法教育江师范学堂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概括

(一)传统思想逐渐动摇

清代出现了康乾盛世,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国人见识到了英国坚船利炮的厉害,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动摇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之人首先开始向外国学习的先进思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而引发洋务运动等学习西方的热潮,到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岌岌可危,随时有被取代的危险。

(二)兴办学堂进入高潮

清政府在1901年颁布的《兴学诏书》中指出废八股、兴学堂。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北京成立,1902年,时任南京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拟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清政府获准在南京建立全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即“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改称“两江师范学堂”。其他数十所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学堂的主要负责人承担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李瑞清的教育思想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玉梅花庵,署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光绪乙未(1895)进士,入翰林。1903年,魏光煮移节两江总督,揽李瑞清入幕,李瑞清随其到南京。曾任南京两江师范监督,兼江宁提学史,开始对两江师范学堂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此期间对民国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教育是救中国唯一的办法

     李瑞清是“教育救国”的忠实奉行者,力主办好教育。他认为一个国家强弱与否与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提出“自古以来,未有无学而国不亡,有学而国不兴者。”口号,认为日本对教育的重视是日本发展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原因,从所以中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先要发展教育,实行教育改革,中国之所以贫困、清廷之所以衰败,主要是因为中国教育的贫瘩以及国人对新思想的接受善没做好准备。

(二)办教育是神圣的事

  李瑞清把教育放到了救国的首位,可想而知,他对教育的重视性,认为投身教育的人应该把培养人才,国家忧患意识放在首位,而要减少自己的私心,将教育提升到一个神圣的高度,从私塾到学堂,从乡下到城镇,教育者都必须把救国为己任,以保国安民为目的。

三、李瑞清的高等书法教育实践

(一)学堂制度的改革

    三江师范学堂,是现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它由刘坤一倡导兴办,由张之洞筹建,后由魏光煮组织实施,能与京师大学堂比美。但是逐渐出现学堂管理混乱,官僚之风盛行的现象,经常有学生风潮。李瑞清上任后,采取改革、任贤等措施,学堂风气好转,为三江师范学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致有如下重要改革:

   1.对教师的改革,由于日本教习速成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部分日本教习失去了本来的含义,越来越商业化,成了一种利益的工具,部分教习没有继续任教的资格,1906年访问日本,亲自去寻找负责任、有能力的教习,并高薪聘请回国,解除国内现有不合格的教习,为教室不良之风有很大改善。

   2.对学制的合理改革,李瑞清将学制延长到三年半,即七个学期,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真正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3.对学生教育的改革,大力推行人格教育,对学生自由管理。为学生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此后,经亨颐对人格教育付诸了很大的实践。

   4.增加对艺术的重视性,1906年增设图画手工课,并身体力行。以图画与手工科作为教学的主课,音乐课为副主课。书法课由李瑞清亲自领纲执鞭,绘画课由萧俊贤教授。

(二)图画手工科的设置

    图画手工科的课程设置,始终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放在总主科的地位,课程虽然不是很专业,学得也很浮浅,而且课业多,练习时间也限少,所以不可能培养出艺术专家,但却可以培养出能够胜任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师。    图画手工科根据学生的出身分为预科和选科,选科修业二年,毕业后相当于本科; 预科一年,一年后经过考试,升入选科,所以学制三年。第一年作为预科,各科通习,第二年和第三年专业图画手工。其课程设置如下:

可以看出李瑞清对中国画和书法练习是规定了许多时间的,况且,在中国画一只被排挤在图画之外的全国院校的格局下,李瑞清力扛千斤压力,首先设置中国画系并教授书法,对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提携是有目共睹的。

 (三)教学成果的产出

三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两年一共培养了69个毕业生,在他们之中,有的成为了美术创作杰出成就者,有的成为了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也有的成为了以美术教育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正是因为他们对美术教育的贡献,奠定了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李瑞清在图画手工课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优秀的,是对中国书法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69名毕业生中,有姜丹书、李健、吕凤子等继承李瑞清的衣钵,投身于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当然也有不少优秀学子任教于学堂,私塾,将书法教育始终延续下去。

结语

因为有李瑞清的“火种”,开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教育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始投身于学堂、私塾等童蒙书法教育或者继续高等书法教育实践,民国的中国书法教育才得以薪火相传。他在三江师范学堂首创图画手工科,将中国高等教育“搬到”新式高等学校中来,打破了师徒传授的传统模式,为中国书法教育尤其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仍有着重要启迪作用,也实现了他那句“送一人,即将来救中国多一人”的夙愿。

参考文献:

[1]张韬.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公丕普.对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毕业生人数及学制问题的新证[J].艺术学界。2018,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