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浅谈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养成

李微

牡丹江市江市教育实验幼儿园 

合作是当代人必须要具备的核心要素,社会集体需要合作,而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人,往往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并取得较好的成就。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好地生存空间;只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好地发展。幼儿期是形成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合作意识养成能够体现其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同时也是人生存在社会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条件。《纲要》和《指南》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详细地具体要求。因此,重视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及家庭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能力,在尊重、平等、合作的氛围中让家长支持和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种相互配合、双效互动的教育氛围。

那怎样的配合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呢?

首先、建立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以家委会为平台

我园的家委会成员由教师推荐和家长自荐这两种方式产生的,最终选定的家委会成员一定是关心幼儿园各项工作,能为幼儿园提供建议和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家长来担任的。家委会成员会通过共同协商确定家委会职责与相应的制度,明确家园共育促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目标。

园里会定期召开家委会成员会议,让家长委员会成员观摩幼儿半日活动,深入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找到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座谈会形式引导家长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针对不同类型、爱好的幼儿怎样进行培养; 在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如何体现;遇到挫折或失败后怎样鼓励幼儿不气馁等等问题。

2.体现家长会作用

我们都知道,家长会多是向家长介绍一些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对于合作意识、社会交往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忽视。同时以往的家长会以幼儿展示为主,家教理论方法的指导则没有触及。为此我改变策略,首先在平时我及时发现幼儿在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录制视频,在家长会中让家长观看视频,使家长发现孩子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与其他幼儿间存在的差距。视频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其生动鲜活的特性,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同时也能引起家长的广泛讨论,他们相互交流经验,提出困惑,并在交流中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这种互动式家长会能够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家园互动中科学、有效地进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以所在小区为单位

通过家长会上的交流,增加了家长间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间的关系,有些家长惊喜地发现,大家在同一个小区居住,本来陌生的家长一下子亲近许多,这时个别家长提出:以小区为单位,同一小区的家庭为一组,家长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进行交往。互相串串门,做做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礼仪:如怎样做客、如何接待他人和愿意与人分享的良好品德。家长间也可以在一起小聚,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榜样,互相间也可以谈谈育儿经验和放松心情。

4.以家长带动家长

班级总会有一些具有较高教育素养、教育方法和对班级教育特别热心的家长,可以请这些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以点带面,带动那些对家庭教育缺乏经验或不重视的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同时家长间的互动会有许多共同话题使家长产生共鸣,积极性也会逐渐高涨。

5.以个别老师进行带动

所谓的个别教师带动是指班级的家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长,这部分家长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同行,但都对教育有专业的认识,有规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组织好这些家长,让其充分发挥带动引领其他家长,加入到家园配合与互动中来。

其次,家园合作互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1.家庭小组游戏

为了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可以让相同小区的幼儿互相走动。如串串门,孩子间也可以进行各种活动、有体育锻炼、手工制作、户外郊游、聚餐等等活动。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活动。如一起包饺子。幼儿可以自己协商进行分工,谁买材料、谁准备馅料、谁包饺子、谁负责收拾餐具。  

2.社会实践活动

要有效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所在小区、超市、养老院、消防队等。幼儿的活动可以是采访小区工作人员、结伴到超市购物、到养老院为爷爷奶奶做事情、制定参观消防队的计划以及体验消防员叔叔的合作与分工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即相互协商、分工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克服幼儿胆小、怕生的性格缺憾,最终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交往的乐趣。

3.节日活动

以往幼儿园每次举办大型活动或节日性庆典时,幼儿参与最多的是一些表演性的节目,幼儿在活动整个过程中是被动地参与,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意识均没有体现,幼儿对于节日的认识也仅是粗浅的认知。教师要认识到这些活动是幼儿合作意识养成的最好时机。如“月满中秋”的庆祝活动,首先组织幼儿查找有关中秋的资料,使幼儿对中秋节来历、习俗等有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与分工,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采购物品、一组布置环境、一组筹备节目。三组幼儿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采购物品的幼儿通过协商合作制定了购物单,在去超市采购的过程中,发现钱不够了。布置环境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思想上各持己见,之后经过多次协商,才能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并进行了分工与合作。将幼儿做为活动的主体,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要过节的喜悦心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快速发展。

最后,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1.活动中观察引导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如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想象,如争吵、打仗、向老师告状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介入,灵活引导,让幼儿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学会谦让他人、如何礼貌交往等。

2.适时给予家长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打电话、班级微信群、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家长育儿方面的疑问、难点问题,教师要给予家长专业、正确的解答,这样才能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工作。

3.材料的积累

每次活动后教师要注重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因为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梳理活动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为教师今后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