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安全意识 践行岗位职责——《建筑概论》课程思政案例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牢记安全意识 践行岗位职责——《建筑概论》课程思政案例的研究与实践

王金婷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上海  200241)

案例简介:本案例选自于《建筑概论》教材第一章“建筑材料”中对于建筑钢材的认知。借助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分小组完成钢材主要性能的检测——钢筋拉伸试验,结合检测员岗位职责,培养工作岗位责任意识;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原始试验数据的处理等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爱护试验设备、建立学生安全试验意识,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解释说明HPB钢筋和HRB钢筋代表的含义;

2.能描述在试验过程中钢筋的变形;

3.能概述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四个阶段。

(二)能力目标

1.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筋的直径和断后标距;

2.会判别钢筋强度是否符合(GB/T 1499.2 - 2018)要求;

3.能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正确填写试验报告。

(三)素养目标

1.在试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爱护试验设备、建立安全试验的意识;

2.在试验数据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3.培养工作岗位责任意识,建立安全试验意识,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效果和反思,将职业能力和规范意识作为两条平行主线,提高学生爱护试验设备、建立安全试验的意识;培养崇尚规范,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创设建筑材料检测员岗位情境,通过实施3大教学活动,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前、课中、课后,通过活动的实施和教师对于活动的评价开展教学过程。运用信息化手段,连接线上线下,打通课堂内外,全员参与实施,打造思政课堂。

引入央视3·15晚会案例追踪瘦身钢筋

【案例说明】近日,广东揭阳、山东济宁等地出现“瘦身钢筋”流入建筑市场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将该厂生产的钢筋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 - 2018)对部分项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量和直径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案例分析】“瘦身钢筋”是指将正常钢筋拉长后再用于房屋建设,目的是减少建设成本。“瘦身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地条钢”、“瘦身钢筋”等不合规的建筑材料流入建筑市场,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问题和思考】: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

【思政点】:引导学生关心建筑行业材料发展

课前:

【课前预习】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微课、小组讨论等多途径多方法,自主探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思政点】: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精神

课中:(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建筑材料检测员岗位情境,引入案例,围绕任务开展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内容1:创设工作情境、布置任务】:“某检测公司,于2021年11月11日上午收到需要检测的钢筋样品,现需要对该钢筋进行检测,判别该钢筋强度是否符合(GB/T 1499.2 - 2018)要求”。

【思政点】:对接材料检测员岗位工作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体现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内容2:任务实施】:实训指导教师演示操作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1-4】的试验操作,在试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在试验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仪器操作的规范性、保证试验数据记录的有效性。

e5997905469e11c322ecbad6038d164

【问题和思考】:在拉伸试验中,钢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政点】:提高学生爱护试验设备、建立安全试验的意识;培养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课后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处理试验数据,完善试验报告。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强调试验的重要性。

【思政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一)课程实施

  1. 借助学习平台,课前课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依托职教云平台和学生建立沟通联系,课前将试验过程中会遇到的学习技能,提前以微课的形式放在职教云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任何空闲时间,登录职教云平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进行反复学习,小组赛制的运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在平台上,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课前课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1. 借助试验仪器设备,让试验过程更直观,突出重点

学校实验实训室有一整套完整的钢筋强度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万能试验机、钢筋、连续式标距打点机。将课程任务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有效打破了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而造成学习难度大的困局。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岗位要求,借助试验仪器设备,让试验过程更直观,突出教学重点。

三、教学效果

(一)学习效果

  1. 借助学习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职教云平台发布的学习资源,打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为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创设条件。职教云数据分析看出全体学生主动投入课前预习环节。电子学习包中教学资源点击率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前预习任务。

  1. 理实一体,提高了认知的迁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将试验过程和试验操作进行一体设计,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找出各个建筑材料试验过程中的共同点和相互关系,巩固已学的知识、技能,学习迁移规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后续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迁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1. 树立岗位意识,强化规范要求,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将规范GB/T 1499.2 - 2018和GB/T 228.1 - 2010等目前行业内在用和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要求引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使用规范的岗位要求。同时,创设情境,贴合建筑材料检测员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岗位的具体工作范畴,缩短以后进入该岗位工作的适应时间。

(二)特色创新

  1. 试验助学,学生动手,试验过程看得见

学校实验实训室有一整套完整的钢筋强度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万能试验机、钢筋、连续式标距打点机。将课程任务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有效打破了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而造成学习难度大的困局。结合 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岗位要求,借助试验仪器设备,让试验过程更直观,突出教学重点。

  1. 小组协作,组间竞争,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协作,动手试验操作,小组加分制度等组间竞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和GB/T 1499.2 - 2018规范要求,帮助学生认知、检测钢筋这一建筑材料,准确完成来样钢筋的强度检测任务,对接材料检测员岗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反思

(一)忽略了培养学生查阅规范的能力

虽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建筑材料检测规范,但具体到哪一条规范适用于哪一种检测情况均是教师告知学生,并未培养学生根据试验类型和要求主动查阅相关规范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后续的试验教学中,需加强该方面学习技能的培养。

(二)基于试验数据,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按步骤完成试验任务。但在进行游标卡尺的数据识读时,表现出读数犹豫、数据不准确等情况;在试验数据的处理中,发现学生对于试验计算结果的修约方法掌握不牢固。在后续的试验教学中,需加强该方面的教学训练以巩固该知识点。

作者简介:王金婷(1992.5-)女,汉族,上海人,本科,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