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中的“碰撞”和“人船”模型拓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动量守恒中的“碰撞”和“人船”模型拓展

赵相争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   061000

内容摘要:碰撞和人船是动量守恒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中介绍的三类碰撞的结果是按动能的损失分类的,而其拓展的情境有很多,特别是符合完全非弹性碰撞数学关系的情境更多。人船问题多讨论的是位移关系,关键是理解什么是相对位移,什么是对地位移,而好多看似图形相同,但初始条件不同,就是不同的类型,我们将这些问题中数学关系一致的,归纳为一种模型,总结出来,可让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有依据,并迅速运用数学方法,这些也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关键词:碰撞,二合一,人船、相对位移,数学关系,初始条件

正文:

高中物理中的动量守恒的类型中包括:碰撞、反冲、人船等。其中碰撞类最多,大约占到60-70%的情境和题目,碰撞的结果是按动能的损失分类的,而其拓展的情境有很多,尤其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只要速度相同,那怕只是一瞬间也符合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结果,完全非弹性碰撞是动能失最多的情况,在水平(单方向)动量守恒中,二者速度相同时,损失的动能暂时以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储存,然后释放出来,完成三类碰撞的循环。人船问题与反冲有相同的地方,有的老师也会把人船问题归纳到反冲类型当中,但人船问题多讨论的是位移关系,有着独立的研究方向,关键是理解什么是相对位移,什么是对地位移,并且其拓展的情境也是很深刻的,好多看似相同的图形,由于初始条件不同,就是不同的类型,我们将这些问题中数学关系一致的,归纳为一种模型,总结出来,可让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有依据,并迅速运用数学方法,这些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I部分:碰撞模型及其拓展

一、三类碰撞介绍:

1.弹性碰撞(动量守恒,且动能守恒

所谓“弹性”,是指的碰撞中的形变可以完全恢复,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具体说是没有动能的损失。以“一动碰一静”为例:假设物体m1 以速度v1 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碰撞,碰撞过程是弹性的,碰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此过程满足的关系是:

解此方程组可得:

一动碰一静的弹性碰撞结论就是上述两个表达式,我们要记住的是哪个是“一动”,哪个是“一静”。并且要知道它们两个对应的方向。当m12时,m1要原路返回,当m1=m2时,两者交换速度。

2.完全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的本质是碰撞中形变不能恢复,从表面看是二者合为一体,速度相同,相对静止,称之为“二合一”模型。这类过程的动量和能量特征是:(1)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动能损失最大。按照一动碰一静类,我们可以列出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式:

动量守恒:

动能损失:

3.一般碰撞

此类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动能有一定的失,但不是最多,其力学关系是一个动量守恒关系,碰后的两速度值往往给定其中一个值,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上述三种模型的推广。

二、碰撞模型拓展:

拓展一:弹簧连接体,如图1

(1)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或拉伸到最长时,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当于弹性碰撞结束;(3)在其他位置时,相当于一般碰撞;

拓展二:小球与弧面小车,如图2:

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v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向小车滑滑去(不计摩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后端,首先我们确定,小球和小车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总机械能守恒,但动能不守恒,我们按动能的变化分类:

(1)当小球升到最高时,二者水平速度相同,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

(2)当小球返回底端时,相当于弹性碰撞结束;注意碰撞前的动和静“身份”,对应碰后的

(3)在其他位置时,相当于一般碰撞;

3、拓展三:

如右图3,光滑水平直杆固定,上面穿一小环,小环下面用细线系一小球,给小球或小环一初速度,首先我们确定,小球和小环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总机械能守恒,但动能不守恒,以后的运动过程也属于碰撞关系,我们按动能的变化分类:

各自的速度按碰撞方程得出的结果,

(1)当小球升到最高时,二者水平速度相同,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

(2)当小球返回底端时,相当于弹性碰撞结束;注意碰撞前的动和静“身份”,对应碰后的

(3)在其他位置时,相当于一般碰撞;

下面介绍人船模型及其拓展。

部分:人船模型及其拓展

一.“人船问题”的原始模型

如图4,人的质量为,船的质量为,船长为L,静止在水面上,认为水对船的阻力为零,人和船在运动中满足动量守恒。

两边对时间积累,得:

又因为:,得: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上式中的X称为对地位移,而把L称为相对位移,不要总把L称为船长,即便称之为等效船长也不到位,就应该称之为相对位移,其拓展情境有下列两种情况:

二、人船模型拓展:

拓展1小球与弧面小车

如图5:小车弧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开始时小车静止,小球也由静止开始从小车顶端滑下,二者水平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小球滑到小车底端时,两者对地位移之和等于圆弧半径,在这里,圆弧半径相当于“船长”,即二者的相对位移。

拓展2小球与套在光滑横杆上的小环:

如图6: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横杆上套有一质量为m1的圆环,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在圆环上, 另一端拴住一质量为m2的小球,将细绳拉直,小球从横杆处同静止释放。下面我们讨论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环的球速度位移关系:

首先,球和环在水平方向上外力为零,满足水平动量守恒,再寻找“人船模型”中的相对位移和对地位移:

1)在小球下摆到圆环下方时,两者相对位移为L,故各自对地位移为:

2)在不球摆到环的左侧横杆处时, 两者相对位移为2L

在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第一,小球能摆到环的左侧横杆上吗,答案是能的,试想,两者总动量为零,且机械能守恒,当两者速度均为零时,小球的重力势能当然恢复原值,能到环的左侧横杆处;第二,相对位移为什么是2L呢?我们以小环为参考系,小球从右侧摆到左侧,相对位移不就是2L吗。这个相对位移也是人船模型中的“船长”。

综上所述,碰撞模型和人船模型动量守恒中是很多见的,题目也千变万化,但我们只要认清“模型”,用好数学关系,为类问题也会轻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