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推进青少年信息网络法治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三管齐下,推进青少年信息网络法治化教育

刘艳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        邮编 400054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青少年与网络关联越来越密切,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法治问题。本文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等特征,提出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法治教育的办法。

关键词:青少年  信息网络  法治教育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核心和基础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时代和全球化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和认知已经与数字时代深度嵌套在一起,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必备的生存技能和公民素养。互联网信息纷繁芜杂,信息网络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青少年思维发展不成熟,很可能因为缺乏辨别而受到危害,或受人蛊惑而误入歧途……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等。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必定要有所为,能作为。

基于青少年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青年网络化法治教育不宜单一、孤立地进行,而应该将品德教育、法治教育、思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三管齐下,以培养人格健全、思维理性、明法守法的社会公民。

 一、德为本,德育为法治奠基 

道德与法治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道德是法律的推动力量;德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的失足和沉沦,往往因为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从道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守法意识。

对学校而言,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新课标强调“一核四层四翼”,立德树人是核心。成功的德育,如春风化雨。比如,语文课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诸子思想、诗文歌赋,润物无声。网络上言语失德也往往源于德行有亏。2022年6月,西南政法大学就学生刘某在互联网就“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发表不当言论,做出警告处分,刘某的言论充满了反社会的戾气和冷漠。仁者爱人,然而刘某的言论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同情心。语言暴力,彰显着人性的扭曲。反对网络暴力,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做起。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文娱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人,引领学生做“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的现代人,在现实生活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中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不因隐匿了身份,就变身为语言暴徒,谩骂侮辱,污言秽语。

德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法治教育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价值追求,使法治教育收到实质性效果。

二、法为绳,法律为成长划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颁布实行——全面部署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国家网信息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全面覆盖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集中清理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集中力量、重拳惩治各类网络诈骗、网络“黄赌毒”、网络水军、网上“饭圈”乱象、网络盗版侵权等的突出问题。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些与信息网络有关的法治教育,以各种有效途径,以持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重点, 引领青少年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开展法治教育宣讲,应充分发挥案例的警示作用。针对青少年群体,重点开展网络诈骗、侵害名誉、网络诽谤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青少年涉世未深,对一些具有迷惑性的网络诈骗行为缺乏判断力,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教育学生,警惕涉及校园贷、以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熟人、购物退款、引导点赞等各类诈骗形式,远离一切“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谨慎交友,并要注重保护好个人信息,提升自身网络信息甄别和风险应对能力 。此外给青少年宣讲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向学生传递网络法治观念,建设网络法治文明。如2021年4月杭州市余杭区法院判谷女士诉郎某与何某编造“谷女士出轨快递小哥”案;2021年3月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依法判仇某明在微博上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案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刻的教训向学生释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警示学生在网络空间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引领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三、思为源,理性为认知赋能

理性思维是与感性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模式,是⼀种排除个⼈感情与喜好的干扰,基于事实和逻辑, 有利于增进共识、做出正确判断和明智决定的思维模式。具有理性思维的人,能运用逻辑手段、程序和方法进行认识活动。
    而青少年由于年龄、认知、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等因素,还没有很好建立起理性思维,容易陷入非理性思维之中。具体表现为⾮此即彼、情绪推理,无端否定等。这导致青少年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与分析,很容易被大V意见左右或被大众意见裹挟,在网络中发出不当的言论,还美其名曰“言论自由”。

引导学生理性发声,涵养媒介素养,在网络中依然做明法守法的公民,是老师当仁不让的责任。“有话好好说”,成为形塑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让学生学写热点评论、参加辩论赛观点交锋,在听取和包容不同的声音中,让学生去理解“自由”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去分辨“公德”与“私德”的各自边界。让学生明白,公共空间,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

综上,在网络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为推进青少年信息网络法治教育,我们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同时改变单一化的法治教育形式,坚持立德树人、法治宣讲、思维提升“三管齐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共同促进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