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方法

陈丽敏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初级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微课的基本特点是媒材丰富、指向明确、短小精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也在不断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其灵活多样的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加强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重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课应用

引言

微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知识以多样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微课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微课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优势,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分析教学内容,完成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助力。

1微课的特点

①彰显教学重点,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区别,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短小精简的视频,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划分课堂教学的主题,呈现课堂学习的具体目标。通过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升语文课堂的效果。②具有趣味性特点,微课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视频,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而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班级内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特点选择对应的微课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愉悦。学生在适合自己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的高效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与探索语文知识,可以促进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与综合学习水平提升。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方法

2.1应用微课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语文阅读期待

情境创设是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之一,语文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在研读陌生文本之前,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比较僵化,微课能够整合利用多种媒材,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呈现文本主题或内容,使学生加速投入阅读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用微课创设情境,根据阅读文本遴选信息资源,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微课,引发学生的情境共鸣,从而唤醒语文阅读期待。具体策略如下。在基于阅读情境创设制作微课时,教师必须紧扣阅读文本的主题,选用的微课素材要与文字描写内容相关,确保媒材具象、有感官冲击力。优质媒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类型以及花体字、音效、旁白等需要用技术手段设置的媒材形式。选好微课素材后,教师可使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完成微课的编辑。在阅读课堂上正式播放微课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微课内容,精心设计简洁的导入语做铺垫,以此汇集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描写季节风景的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收集季节景物图片、视频制作微课,并给每个景物配上花体字说明,搭配舒缓的轻音乐。在播放微课之前,教师可做简短的导入预告:老师要带大家开启一场季节之旅。在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微课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微课内容互动交流自己眼中的季节风景,或者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该季节的文章、诗歌,随后引出新文本的主题和作者,并预设悬念: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描写微课中的季节美景呢?和大家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这样通过应用微课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维获得预热,迫不及待地参与文本研读。

2.2运用“微课”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灵活

“双减”政策下,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程,不仅是近几年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也是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契机。教师利用视频录制,可以将知识进行重点说明,利用微课视频对时间以及空间的自由选择性,促进学生进行课后预习或知识复习。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的机会。如在进行《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时,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用言语来讲述,不容易掌握母亲的形象特点。上课时我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播放《四川饥民吃“大户”》和《“官兵”欺压百姓》的视频,让孩子们体会在如此背景之下,母亲一人抚养八个孩子,是多么艰难,从而理解母爱的伟大。学生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深入理解母亲的形象。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翻译句子,于是我在课后制作了一个微课《文言文六字翻译法》,在视频里通俗易懂地讲解了“留、换、调、补、删、加”六字法,结合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课后把视频发到班级家长群,家长保留微课视频,每当孩子要翻译文言文时,就可以先看六字法微课视频,牢牢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3拓展课程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年纪的提升,语文知识体系更加复杂,涉及到大量的专业内容。考虑到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全面地展示出来,为了保证教学的全面性,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拓展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加以呈现,起到开阔视野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拓展课程内容时,必须选择与教材知识有着紧密关联性的素材,并合理控制整体难度,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微课教学,增加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到更多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拓展课程内容对学习文言文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此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但是部分初中生的文学基础相对薄弱,凭借现有的文化水平很难透彻理解其中内涵,从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率,以此凸显出微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

2.4翻转阅读课堂,培养自学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自主完成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难以保证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的学习质量,教师如果过度干预则会破坏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反而不利于学生成长。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将翻转课堂理念与微课结合起来,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学习活动,明确阅读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揣摩文章内容、树立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情感,以此提高自主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2.5借助微课引导学生课外学习

微课不仅可以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对于课上的内容需要在课下运用大量的时间消化,经过课后自主详细理解与训练等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应提高微课制作技能,提高微课课后复习的实用性,并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学习,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便利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环境下,对微课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进行探究,不仅是从信息技术角度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堂,而且要注意它能够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又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每位学生能够健康、积极、有序地参与语文学习,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馨.知识脉冲 课微不小:浅谈微课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课外语文,2022(7):89-91.

[2]李同乐.运用微课教学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2021(29):182.

[3]宋焕珍.微课教学模式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