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项丽

中共迪庆州委党校 

摘要:迪庆州与全国同步实现了脱贫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本论对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而提出实现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2020年底,迪庆州实现整州脱贫的目标走向乡村振兴,工作重心要由原来的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逐渐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迪庆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稳定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对更好地迈向并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意义重大。

一、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概况

十三五期间,迪庆州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前列为迪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2022年,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强化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市)、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网格”组织体系,有网格员8482名,网格管理监测79894户,实现对所有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的全覆盖管理二是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确保政策总体稳定。教育巩固方面,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助政策和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贴等政策。医疗卫生巩固方面,脱贫人口参保率分别为99.86%,实现应保尽保。住房安全巩固方面,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现安全住房问题动态清零饮水安全巩固方面,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均得到大幅提升。三是加大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增强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始终把抓实产业、抓牢就业帮扶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全力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转移就业、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增收措施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的群体。四是加大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认真落实村(居)民自治,规范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客事从简,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二、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

(一)面临的机遇。

迪庆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以下机遇:一是区位优势凸显。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滇西、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心区。随着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网和互联网,5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使迪庆由川藏入滇向东南亚和由滇入藏向南亚大通道的区位优势愈加凸显,可以让生产要素迅速跨区域流动、聚集和转移,为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创造便利的条件。二是政策机遇突出。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以及“三区三州”特殊地区的政策支持,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对涉藏州县发展政策措施的持续推进和全面深化全面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为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面临的挑战。

迪庆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以下挑战:一是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迪庆州存在产业发展滞后、组织化程度低、收入渠道单一等问题,部分脱贫群众文化教育水平低、专项技能缺乏、自身财力有限、发展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形势依然严峻。二是稳定增加收入的产业就业支撑不牢固。迪庆州地形地势起伏大,耕地和农作物种类呈阶梯状、零散式地分布于全境,不利于统一规划,难以按规模化进行布局,高原特色农业呈现出“有特无量”特征,市场竞争力弱,特色品牌优势不明显。三是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迪庆州是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是长江、澜沧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的67.29%,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6.71%。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农村改革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总体较薄弱,农村资源未有效激活,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仍然落后。五是乡村建设人才短板突出。技能劳动力占比低,农民科学文化整体素质比较低,生产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弱。

三、迪庆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全面深化认识

在新发展阶段,迪庆州必须克服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歇一歇”的思想,应从“巩固” “拓展”“衔接”三个层面深化认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系列论述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关键是巩固重点群体收入水平和发展势头。 再次,要认识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是“细化落实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关键在于拓展帮扶对象、帮扶领域、帮扶标准和工作方法。

(二)强化领导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要做好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的衔接。首先,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构建更加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其次,要明确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工。最后,要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培训和管理,发挥基层队伍熟悉农村、贴近农民的特点。

(三)优化资产管理

为确保扶贫资产继续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必须不断优化扶贫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机制。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指导意见》,将扶贫资产后续经营管理纳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扶贫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转型,解决扶贫资产“属于谁、谁来管、如何管”和扶贫资产收益“属于谁、谁来分、如何分”等问题。

(三)落实“四个不摘”

在巩固拓展期,保持帮扶工作体制机制不变、政策不变、力度不减,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全力提高脱贫攻坚稳定性。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持续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加强迪庆州与云南省内对口帮扶及定点帮扶工作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层面,继续给予迪庆州更大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助推迪庆州加快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六大工程

迪庆州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一是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深入落实“产业兴州”战略,强化高原特色农产业布局立足良好生态环境突出绿色生态在“小众、特色、有机、高端”上做文章二是实施稳定就业帮扶工程。

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组织化劳务输出,确保外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三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和帮扶体系四是实施生态经济发展工程。深入落实“生态立州”战略,稳步开展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等生态扶贫工程。五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村庄规划的指引,补齐人居环境提升、村内道路硬化、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条件、村组消防设施等存在的短板。六是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