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交接班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SBAR交接班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陈海文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SBAR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SBAR模式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文选取某医院于2020~2021年间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为案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了解SBAR模式与普通交班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对照分析可知,SBAR模式相对于普通交班模式具备更好地病症护理表现,在交接班中无论是问题发生率、交接班耗时、护理满意度均有更好的指标表现;结论:对于SBAR模式应继续应用,并注意在日后应用SBAR交班模式的过程中,强化SBAR模式应用的病情交接、状态交接和特殊交接,以此最大限度的提升稳固患者的护理保障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交接班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SBAR模式;交接班模式;呼吸重症

呼吸危重症在临床上多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晚期等,呼吸危重症虽然在病症上存在一定不同,但在实际的症状表现上一般体现为呼吸深重且难以维系,基于肺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因素的存在,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因供氧不足导致的心脑血管问题以及意识不足,总体来说呼吸危重症的存在和发生意味着患者丧失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行为能力和器官功能,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依靠相关医疗器械辅助患者治疗和正常呼吸。而现实情况下虽然很多患者都能接受完善的医疗器械辅助,但是基于患者处于呼吸危重症的危急时刻,大部分患者也需要常态化的科学化的护理管理制度帮扶,以此提升患者的病症治疗和养护效果,避免患者因护理问题导致的自身身体情况问题[1]。而基于当下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很多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都采取了更为科学的SBAR交流模式进行管理,护理交接班制度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种核心制度,不仅是控制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且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该模式在应用中可以基于更为安全、灵活的交互管理和换班合作模式,提升护理的科学性,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问题,也正是基于SBAR方法的价值本文就针对SBAR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分析了SBAR相对于护理重症患者的价值作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本文研究中选取某医院于2020~2021年间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其中2020年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管理上采取了常规护理管理对策,实验组患者采取了SBAR交流模式进行管理,两组患者均为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7和23例,年龄区间为23~77岁,对照组患者为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6和24例,年龄区间为22~77岁之间。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普外科危重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手段进行管理,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就进行直接的护理交接,并根据相关护理要求和文书进行护理工作开展。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中将采取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该模式下的交班将通过如下几步骤落实科学的交接班。1)Situation,即病情现状分析,该阶段工作为交班前由交接班人员进行患者基本病症情况的了解,获取患者的基本生理和病理信息;2)Background,该部分为背景分析,即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治疗用药情况、护理措施情况等;3)Assessment,该阶段为评估阶段即针对患者进行当前情况的评估分析,评估方式包括生命体征评估、疼痛指数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护理情况评估等;4)Recommendation,该阶段为建议阶段,建议阶段主要是在前述阶段的了解明确的基础下,由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过程中给予和获取相关安全风险建议,做好护理交接班的细节并部分落实。

1.3观察指标

本文对于评价分析的进行,将采取交接班的各项指标对比进行实际分析,其中具体指标包括交接班耗时、问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

1.41.4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将采取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照分析可知,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具备更低的问题发生率以及更好地交接班质量,无论是在交接班的平均耗时还是交接班的护理满意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研究可知其各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项数据对比具体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对照结果对比

组别

n

问题发生率

交接班平均耗时

护理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

50

1

7.33±1.45

89.32±10.26

对照组

50

7

13.45±1.63

73.26±10.71

3.讨论

呼吸重症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患者的病症严重性影响,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做好护理管理,特别是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应做好及时的护理交接,以避免交接过程中出现紧急问题以及影响后续的护理效果。而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可知,相对于普通的护理交接班,SBAR模式的应用具备更好地应用优势,SBAR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医护人员的科学交互,有利于医护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明确了解当下的患者病症情况以及护理要求,这对于患者的病症控制以及身心恢复都有巨大的作用。而本文认为作为这一种现代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SBAR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如下交接,1)病情交接,病情交接主要是在交接的过程中,由交接班护士人员进行及时的患者信息传达,避免患者病情交互不及时影响患者的治疗

[2];2)状态交接,状态交接应做好当下患者接受治疗和使用医疗设备情况的交接,包括用药情况和频次、医疗设备应用时长和注意事项、患者皮损检查和其他并发症情况分析等;3)特殊交接,对于部分情况较为特殊的病患,应采取特殊的交接方式,在交接的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交接工作的详细落实,并注重做好认真查看患者,做到病情、治疗和护理三清[3]

参考文献

[1]章梅妹,李燕,周启芳,金菊,王东梅,陆艳华.SBAR交接班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01):1-4.

[2]万嫣敏,顾莺,范咏,章洁,周燕华.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儿科护理交接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4):2248-2251.

[3]吴玉环,王惠珠,林卿.基于SBAR交接班模式的ICU交接班核查表的设计及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0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