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2022年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何玲玲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 了解绵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采集样品179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对13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共抽检食品样品179件,从36份样品检出致病菌45株,样品不合格率为20.11%,检出14株单增李斯特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4株克罗诺杆菌属、4份蜡样芽胞杆菌、3株霉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结论 2022年绵阳市即食烘焙麦片和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卫生状况较差,对此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绵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食源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掌握绵阳各地主要食品致病菌污染的状况,预防和减少相关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022年对全市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馆、个体摊贩销售点、街边流动摊点和网店在售的5类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人口比例及食物消费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绵阳市及其下属9个县市(区)内不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商店、便利店、餐饮店、路边摊位和网店等不同地点采集样品,以本地产品为主,每份样品约500g。按照无菌操作方法采集样品,冷藏条件下4 h内送实验室检测。

1.2  方法

2022年共监测5大类食品,为调理肉制品、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烧烤类即食食品、即食烘焙麦片和自制泡菜。监测包括大肠菌群、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科、霉菌计数、克罗诺杆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共13个项目。检测方法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进行。所有分离株均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做进一步确认。按各类食品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1. 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22年抽检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样品179份,包含5类食品,监测项目13个指标,有36份(18份调理肉制品、10份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和8份即食烘焙麦片)样品检出致病菌,样品合格率79.89%。烧烤类即食食品和自制泡菜卫生状况较好,未检出致病菌。在36份样品中检出45株致病菌,其中14株单增李斯特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4株克罗诺杆菌属、4份蜡样芽胞杆菌、3株霉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见表1。

1 2022年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样本分类

单增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氏菌

克罗诺杆菌属

蜡样芽胞杆菌

霉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样本致病菌阳性率

调理肉制品

11/41(26.83%)

5/41(12.20%)

-

6/41(14.63%)

-

-

-

1/41(2.44%)

18/41(43.90%)

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

3/60(5.00%)

2/60(3.33%)

6/60(10.00%)

-

-

-

-

-

10/60(16.67%)

即食烘焙麦片

-

-

-

-

4/27(14.81%)

4/27(14.81%)

3/27(11.11%)

-

8/27(29.63%)

3 讨论

2022年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20.11%,远高于绵阳市2011-2013年水平(8.33-8.42%)[2-3],与甘肃省天水市16.00%[4]和沈阳市17.28%的检出率[5]接近。其中,以即食烘焙麦片和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的食品污染较为严重,是致病菌污染的高危品种。食源性致病菌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等也有检出。

2022年我市从即食烘焙麦片中检出霉菌、克罗诺杆菌属和蜡样芽胞杆菌。即食烘焙麦片在食用时不会再彻底加热,致病菌的检出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麦片中的致病菌来源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还可能是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所产生的,提示厂家的原料、生产过程存在污染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存在污染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抽检力度。

此外,我市2022年另一严重隐患食品是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其卫生状况较差。监测样品种类主要是刺身、生腌类水产品,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检出。因采集的样品均是处于供餐状态的样品,进食之后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生腌后的海鲜由于很难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往往会存在健康隐患。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定期抽查,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确保食品安全;积极向广大群众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树立良好食品消费观,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该类食品,保障我市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T 4789—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105.

[2] 吴晓红,罗赟,张代友,等. 2011-2012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2(14):930-932.

[3] 吴晓红,罗赟,张代友,等. 2012-2013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2014,7(30):1832-1833.

[4] 张玉霞,李莉,吴宝军,等.2015年-2018年甘肃省天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3):1648-1650,1654.

[5] 刘虎生.2018年沈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3):1658-1659,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