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以高三语文笔记本整理、使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1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以高三语文笔记本整理、使用为例

陈雪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   江苏 南京     210012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科学而有效的复习就尤为重要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发现笔记本的整理和使用,是一个提升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首先,分门别类做整理。我们每天接触的知识很多,是所有的都往本子上记,还是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对笔记本的整理,我给出了分类建议:积累基础知识、典题错题和作文素材。基础知识的积累,主要是重要的成语、文言文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等,我指导学生们把平常复习中遇到的易忘易错的知识或者自己在课外自主学习中见到的相关知识点记下来。典题错题的积累,主要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以及每次考试后自己的错题,通过对答题思路的理解和归纳后,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从老师每周给的时评素材中筛选对自己有帮助的观点或事例进行整理,也可以是自己课外阅读中发现的好素材。 

其次,整合归纳促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班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笔记本。对于高三复习,仅仅只有笔记本是不行的,点滴的知识汇总到了一个本子上,如果每天都是从头看,面面俱到,仍不能充分发挥笔记本的作用。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打通笔记,对同类型、相似类型的知识进行辨析和归纳,用微专题的整理方式,打通一类问题,通过整合、归纳再反思,区分各类题型,明确答题方向,总结答题技巧。如:在信息类文本的笔记整理中,学生发现不同的试题上出现了一些相似的题,有时是问文章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有时是问论证思路、论证结构;有时是问论证特点。这些问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们通过整合归纳,研究了不同问法的回答方式,了解了答题角度,再进行反思总结,后面的考试中再去检验,效果是不错的。再如:语用题中,有一类常考题是原句改句效果比较,学生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些混乱,最大的问题是不知答题角度,不知从何写起。在整理课上,我指导学生把近期记在笔记本上的同类型题目放一起看看,比较一下,找找答题共性和个性。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归纳出了修辞、长短句、语体风格、句式变换、上下文关联等多个需要注意的角度,也意识到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很重要,在接下来的笔记中就做了相关知识的整理,效果很好。

再次,合作探究活起来。笔记本的整理和使用,在班级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了新状况。几位同学告诉我,他们的作文素材整理得很好,笔记清清楚楚,还用各种颜色标记,可是考试写作文时想不起来,也用不上;还有一些同学也有同感,笔记本上积累了不少文言常识,考试还是记不得,比如记过的“丁内艰”,这次考试还是选错了。听完,我明白了,不少同学的知识仅在笔记本上。形式是有了,关键没有变成自己真正的知识,那么这个笔记本真的就成了摆设吗?笔记本一定要“活”起来。于是,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针对作文素材用不起来的问题,我开始了课前演讲,高三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坚持进行了五轮课前演讲,我们拥有了上百篇精彩的演讲稿,上百个丰富的素材。从梁实秋、林语堂、鲁迅到莫言、陈嘉映、周濂,同学们的演讲带领全班走进文学深处;从“致敬张桂梅”、“小镇做题家”再到“孔乙己文学”,同学们的演讲充满人文思考。每当觉得有价值的话题,我们会进行“微写作”评论。这些原本只停在我们笔记本上的素材,从演讲和评论中,走进学生们的心中,也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读书笔记的整理对写作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如共同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共同思考写作;阅读一系列书时,可以分类整理观点,从中有所思考,写读后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功底加深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进行读书笔记整理时,第一小组同学就“时间类素材”做出来“光阴如绣,蔓草生香”的专题;第二小组就“独立人格素材”做出了“即使身陷泥潭,仍可仰望星空”的专题;第三小组就“故乡素材”做出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专题等等,这些材料在班级中共享,学生们都很喜欢。针对基础知识记不牢的问题,我组织学生们进行知识竞赛,他们把自己笔记中一些易错知识点进行汇总,合作出题,开展名句默写知识竞赛、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竞赛等活动,还用抢答、辩论、接龙、飞花令等多种语文形式进行组织,学生们乐在其中,更是学在其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对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笔记本的整理和使用,首先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在之后的整合归纳中,是一个语言建构过程,更是发展逻辑思维的过程。利用笔记本与老师、同学的对话,也能对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