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与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青少年心理危机与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王振光

(文安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文安 065800)

摘要: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心理健康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在面对诸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问题等诸多挑战时,往往会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干预方法,即危机介入模式,针对我校学生心理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心理危机;中职学生;危机干预

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学生,身材矮胖,个人生活习惯不良,日常生活表现与一般同学并无两样。在我校就读期间,对班上的学习委员小红产生了好感,通过网络匿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够得到小红的回应。然而,小红多次委婉拒绝了小明,但小明却误以为小露对自己有好感。这种误解让小明陷入了深深的痴迷中,他开始采取过激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最终小明学习网络视频的表白行为,在女生公寓楼下布置了蜡烛爱心,并向小红告白,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小红感到很害怕,并求助保卫科。小明知道后,自觉太过丢脸,立刻跑到教学楼顶自寻短见,这件事情引起了班级和学校的关注,班干部及时报告了班主任,班主任及时联系了本人。本人对小明进行了劝阻,并向我校心理辅导咨询中心报备,以期制定干预方案。

二、问题评估

危机介入模式,是林德曼和卡普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的危机干预方法,危机介入首先关心的是人的安全,然后测评当事人的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旨在尽快减轻危机的影响、提供紧急支持并帮助个体或群体重新恢复稳定。

(一)人的安全

小明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小明父亲外出工作,现由爷爷奶奶抚养,没有人能够及时关注到他的安全问题并给予支持。

小明中考发挥失常,性情变化较为明显,在班上的真心朋友较少,课余时间喜欢独处,校园里的安全问题需要及时关注。

(二)情感反应

无感反应。小明基本不表现出他真实的情感,在这件事之前,班上没有同学认为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用正常的、粗心的形象伪装,让人难以把握的情感反应。

父母情感照顾比较缺失。小明父母利益,父亲外出工作,小明与母亲父亲之间交流较少,小明也不愿意同父母进行沟通。

(三)认知反应

道德与性渴望的冲突。恋爱会影响小明的学业,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这一时期对女孩子的爱慕。

意识的困扰。小明青春期身体发育中,对自己的矮、胖等很烦恼,经常性陷入幻想之中,有自卑心理。

人际交往的矛盾。小明在与同学相处中,用“不在乎”同学关系好坏伪装自己,长期的压抑让他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心理。

(四)行为反应

独处上网。平常在学校的时候,独自一人,放假的时候也不按时回家。

与同学关系、老师关系较为冷淡,对待别人的帮助和关心有抗拒。

成绩末尾。小明的各科成绩排名靠后,在学习上有自暴自弃的情况。

三、干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关系,进一步综合分析了小明学业压力、原生家庭和情感需要等问题,发现小明在生活及行为习惯上发生了较大改变,产生了自卑、失控、焦虑等心理障碍,由此得出这起事件是小明因表白失败而产生轻生念头的校园危机事件。

(二)一起面对情绪反应

和小明一起面对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是为了帮助小明表达真实情绪。小明习惯逃避情绪反应,当无法寻找解压路径时,就会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方法。这种行为导致了轻生行为的发生。为了帮助小明面对情绪反应,理清情绪来源,要引导小明从内心深处反思,找到情绪的真正来源:当人们处于愤怒或者沮丧的情绪中,往往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伤害。引导小明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三)去标签和减少舆论

小明在校园内表白遭到拒绝,这件事情被拍照、录像并发布到朋友圈等平台,引起了全校的广泛关注。在多次沟通中,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再也没有办法到班级里面正常学习。并且他认为自己小红拒绝他,是因为嫌弃他成绩不好,人长得不帅,表明了小明自我标签化明显。为帮助小明重塑对自己的认知,开始了与他多次谈话,逐渐使他自我去标签。同时为了避免事件的舆论对于小明产生危害,及时与拍照、录像的学生进行沟通,相关学生及时删除朋友圈动态,避免事件进一步对于小明的心理造成危害。虽然小明的表白视频最终没有在公众网络平台大范围传播,但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也应该在处理心理危机时,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四)不逃避的约定

保障一个人的安全,主要的责任人在于本人。为了保障小明的安全,与小明作了不逃避的约定,同时要求小明继续完成学业。在做这个约定的时候,小明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对于舆论事件不扩散感到担忧,同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小红同学以及班上同学,这让本人感受到小明可能存在的自杀危机。通过心理辅导,最终与小明达成不逃避约定,若出现心理波动,即刻与本人寻求帮助。

(五)家庭介入

为了能够帮助小明顺利度过危机,与其父母多次面谈,引起父母的关注和重视,从理解小明在这一阶段所承受的压力及出现的行为表现入手,帮助其父母对小明的行为表现有新的认识,减少父母“语言暴力”对小明的伤害,增进小明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六)陪同经历,化解危机

1.对重塑自我反复阶段的理解和接纳。小明已经习惯了过往的思维模式,也习惯了自我贴标签,在帮助小明同学解决自卑心理,重新面对学业时,小明同学出现了一定的抗拒心理。为了避免小明出现不适的反应,班主任在班级上开展了相应的主题班会,避免学生将恋爱问题丑化,邀请小明玩得好的朋友一起进行体育运动,面对这一阶段的问题。

2.共同面对问题,给予引导和支持。在跟进期间,小明出现逃课行为。本人认为小明初次遭到小红拒绝时,以及遭到同学嘲笑时,已处于心理失衡状态,难以走出阴影。邀请小红同学对于小明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四、总结反思

(一)提升综合专业辅导能力

在应对中职生心理危机时,对于心理辅导老师所需要储备的知识较多,要求能够对学生成长的心理、行为、情绪等各方面特点了解熟悉,并需要学会从行为、语言、表情等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及看待问题背后的认知或思维。还需要充分了解青少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转变过程。除此之外,还需要与学生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力量建立一体化的联通机制,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计划,并推动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针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这个方案需要简洁明了,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强,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实施。针对特殊情况,可以编制操作手册或简易流程图,以便快速处理和解决问题。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准确还原,并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意见。

(三)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与培训

一是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如座谈会、讲座、沙龙、社区活动等,向学生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危机的特征、常见问题和帮助途径。二是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小册子等,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策略。三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应对能力,同时向教师和辅导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艳婷.浅议中职生的心理危机及应对措施[J].南风,2016(35):1.

[2]赵琳琳.简析现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6):2.

[3]曾红,严瑞婷,王爽,等.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18,38(6):7.

[4]曹凤莲.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J].江苏教育, 201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