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卓越人文视野的体育学者——体育人类学者谭广鑫教授访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具有卓越人文视野的体育学者——体育人类学者谭广鑫教授访谈

黄浩

东莞城市学院 体育部 广东 东莞 523419

谭广鑫博士,在华南师范大学从事体育人类学研究十余年,发表80余篇文章,以人文视野,围绕原生态身体运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与语言、文字、巫术等方面的文化交融,取得出类拔萃代表性成果,主持两项国家级项目和多项省部级课题,累计获得经费数百万,在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有近千次论文被引,成为学科顶尖教授,带着体育人类学相关问题与其对话交流。

1.您发表的首篇权威期刊论文是《“人文奥运”在西方——读<奥林匹克产业的内幕——权力、政治与激进主义>》,文章汇聚您对奥运会的思考,您是基于怎样考量选择这本书做书评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历史转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带来巨大影响。我有看过很多关于奥运书籍,国外奥运会办赛经验丰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西方奥运会也并不完美。就像这本书中提到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占用无家可归者的救济地举办奥运会获得,这本书好像一面镜子,对于当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对于奥运会我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对环境的影响,纵观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自然环境或多或少都有遭到破坏,或者体育场馆闲置的问题出现,如何去处理这些奥运会的遗留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究。这篇书评可以说是我学术研究开篇之作,为北京奥运会提出三大理念之一“人文奥运”找寻到理论源流,为以后取得卓越学术成绩奠定价值观基础。

2.您总是对体育研究怀揣巨大的热爱,您都是亲身到边疆进行田野调查,比如研究藏羌铠甲舞,曾到四川汶川县桃坪羌寨、茂县松坪沟崖窝寨等多地获取一手资料,确保理论的严谨科学,对于藏羌铠甲舞的研究有怎样意义?

这项研究付出巨大的心血,我曾多次带领团队到汶川地震发生的周边地区开展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铠甲舞重要意义就是,将这些受到现代化冲击的少数民族体育记录下来,撰写成民族志,确保民族文化多元化。提高文化软实力。体育人类学就是聚焦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上,探究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令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杰出贡献,这类论文累计被引数百次,并有论文入选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当今,我国在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下,人们很少将视线落到民族传统体育中,学校中的体育项目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利的趋势,必然导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消逝,文章观点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

3.2009年在权威期刊头版刊发论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学考察》,文中提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民族特色和传统延续之间的矛盾呢?

这是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跟踪调查,也是我初出茅庐时的代表作,很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刊物支持得以在头版刊发,文章也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被引量,这是对这项卓越学术研究成果的认可。全世界各有自身传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会面临逐渐淡化、消失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传统体育文化很难对抗时代的力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文化教育、政策平衡现代化和文化传承的需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方式进行,确保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要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赢得更多认可和尊重。

4.您从研究生到博士,获国家奖学金赴美开展博士后研究都在做体育人类学,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这一领域顶尖专家,对于这方面的成果与贡献,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曾两次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累计课题经费数百万元,也写过这方面的很多文章、专著,多篇发表在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上,近十篇被收录到学术精要数据库,被引用下载近千次。我研究过侗族的“抬棺人”、纳西族的“东巴跳”等,都是亲赴实地田野调查,这样研究材料不是虚的,是结合实际情况。每一种武舞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都与当地的生活习俗都息息相关,甚至可能这些武舞对文字的起源、语言的表达都有影响。通过武舞研究我获取与国际同行沟通的机会,并获得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邀请函,赴美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5.您曾在《体育科学》发表3篇论文,能在国内这类顶级期刊发表文章非常难得,您能分享这3篇文章的价值吗?

3篇文章实际是同一主题,我的博士论文有学术延续性。我的博士论文在当时是获得外审专家和答辩专家全优评价,这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记录,最终获得广东省的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这组文章是研究原生态身体运动对原始文化的影响,累计下载6 000余次,被引近百次,进入学科前1%论文排名。这三遍文章提出很多新颖观点,以前多数都说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军事实践,但这3篇文章不仅写出了巫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还补充了武术巫舞起源的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武术也可能起源于武舞或者原始信仰,并且研究当今体育的竞技、休闲、教育三种形态在最初

样态,通过多角度论证,得出重要的理论成果。

6.您在华南师大、泰国和其他很多大学都做过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这要有卓越成绩,才能获得学界认可,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什么经验?

我在华南师范大学以及与香港联合培养的目中每年都会招相应的硕士和博士生,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毕业率、就业率都是100%。。学生里也有两位获得百优研究生,每年学校会从数千名毕业研究生中筛选100位优秀者,作为他们的导师,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在研究工作中我作为通信作者指导学生发表了不少杰出论文,其中包括SSCI检索的期刊以及国内的核心期刊,在这些权威期刊上面完成了相应的课题和他们学位论文。我所从事的武术教学、训练工作中,先后有多位学生获得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健将、一级运动员等级证书,在国内外不少比赛中获得优异的奖项,这些研究生获得杰出的成绩,不枉师生共同付出的汗水、泪水,在教学竞赛同时我也曾参与指导很多武术大赛,担任裁判等工作。此外,我还在泰国格乐大学,以及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担任这些学校的导师,这些学校的体育学科在国内外都处于顶尖的位置。

7.您在美国曾与密苏里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人类学家包苏珊(Susan Brownell)教授展开对话,我想请教你们之间探讨的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我作为体育学刊的编辑,兼任中国体育人类学专委会副秘书长,经常到国内外进行一些学术交流,这些经历让我有大体上认识。基本上国内关于体育人类学的文献研究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而国外的文献除了对传统的民族体育的研究之外,还有像包苏珊教授一样杰出的学者对大型体育赛事感兴趣,比如有的学者研究卡巴迪进入奥运会可行性。不仅如此,国外的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更广泛,像体育与民族主义、体育明星还有体育与身体健康等,基本上国外的体育人类学已经聚焦于现代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