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在大数据下的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初中信息科技在大数据下的教学改革

陈小芳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641100

摘要:大数据已成为当今时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大数据时代,各种前沿技术不断出现与前进,对于信息科技学科来说是优势也是挑战,需要信息科技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2022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旨在培养科技素质型创新人才,为顺应《新课标》和时代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究符合本校大数据时代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字:大数据信息科技教学改革

一、大数据促教育教学改革

()大数据促知识神经网络的形成

大数据促使教育教学从知识理解向知识创造进化[1],使学生和教师从“知识容器”转向“知识神经网络”。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出现使“知识容器”中不再是离散的知识,而是各种知识互相连接的知识神经网络。知识节点与知识节点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知识节点,从而不断的壮大知识网络和加固知识网络之间的连接。

()大数据完善和丰富教育资源库

每天产生的各种教育教学和学生数据不断的交汇于各种平台数据库,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数据日益丰富。受当前疫情的影响和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汇集在一起,使得教学资源库不断地得以完善与丰富。

()大数据促高效课堂

网络教研和网络学习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日常,线上教研、学生与教师的在线学习和测评数据的可视化结果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教学资源,也可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改进和规避自己的缺点,促进课堂的高效进行。学生的线上学习与测评数据的可视化结果可以帮助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大的是激励学生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有效的针对性学习资源推荐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一抹助燃剂。

二、大数据对初中信息科技课堂的挑战

()信息技术向信息科技的转变,课堂着重点的改革

《新课标》首次将“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明确了在信息技术课堂由“技术”向“科学”和“技术”的转变,强调科学与技术同等重要,需均衡发展,力求实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数据进行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遵守社会法律法规,已成形势所需和形势所迫。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科技从“知识-技能”获得的教学模式向贯穿培养核心素养的“科学理论-科学伦理-知识-技能”转变。以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在于深化学生对原理的认知,初步探索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课程要求学生能学会利用科学性与系统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能辨析场景、厘清原理、迁移知识。课堂建议采用“教--评”,有序、完整、高效的进行。

()大数据促信息科技教师的教与学的转变,提升专业技能

1.信息科技教师“教”的转变

《新课标》与大数据时代的融合,要求信息科技教师提升教学高度,从知识与技能的高度提升至科学与技能高度。在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科学、系统的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利用数字资源学习与创新,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数字公民。

2.信息科技教师“学”的转变

从大数据中获取教育数据,有利于自己教学的数据,对信息科技教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从网络大数据资源进行学习与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是首要选择。第二,需要从自己教学经验和听、备课中总结、反思促学习。第三,敢于从学生身上学习,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有时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对于信息科技学科来说,信息科技教师的固有的思维容易占主体,初中生的好奇与活跃特性正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导火线,从而能迸发出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

()大数据促精准化、个性化教学

1.促教学资源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利用机器学习或其他数据处理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习惯数据、教师教学等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和可视化,形成有效、正确、具有参考意义的处理结果。教师可根据处理的结果和课后总结、反思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操作、作品创新的设计等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促进教学精准化教学。根据学生的数据设计具有真实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

2.促学情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学生之间家庭教育、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的差异,直接导致信息科技教学难度的增加。因此精准掌握学情成为信息科技教学的一重要依据。开学第一课可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发展状态,从而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数据、兴趣爱好、自我发展等数据的更新与完善应该间隔一个时间阶段和实时更新,保证数据的科学、准确与可参考性。

三、基于大数据的初中信息科技课堂创新策略

()制定符合本校的特色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模式

鉴于本校大部分学生近乎零接触电脑的特点,定期对学生练习打字进行阶段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处理与分析,便于每位学生可直观的查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练习效果。数据的呈现可极大地激励着学生进步,但一方面教师也要及时关注、鼓励与帮助个别落

后的学生。

课中大部分时间则用于教师与学生探究知识、技能、创新,在该过程每个环节实时的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乐趣。

课堂的后1-10分钟主要用于学生创新、总结、反思,便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与提升创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静--静”结合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先静下心集中于课堂,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活跃起来,最后再静心于创新、总结与反思,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时间全身心融于课堂。

()制定符合学生特色的学习模式

为促进高效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的融入信息科技课堂,采用分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每个小组由优生、中等生和差生每个层次的5-6个学生组成,实施“手拉手”机制,旨在每个学生都能及时获取帮助。额外每个组的优生又组成一个大组,交流与分享知识、技能、组与组之间的问题与管理方法,有助于优生的提升。分层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从反复性操作中解放出来,帮助更多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

()及时完善教学资源库与教学资源平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准确的学情及时完善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和获取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行为的平台或软件,充分发挥信息的有效性。学习资源也分为创新性、提升型、巩固型和基础型。教学资源平台或软件要根据学生的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修改与完善,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自己当前阶段学习资源助自我、小组和班级成长。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前沿技术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来说一直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时代的更新和《新课改》要求信息科技教师和中学生要与时俱进,时刻饱含激情,以100%的状态积极主动参与于教育教学中。大数据促进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育教学不断地随时代与技术地进步改革,对初中信息科技课堂的研究需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罗生全,赵佳丽.大数据引领教学的机遇、逻辑与行动[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4):35-43.DOI:10.13527/j.cnki.educ.sci.china.2020.04.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教材〔20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6102496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