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理论下的干预模式在急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目标管理理论下的干预模式在急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分析

王丹

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进行目标管理理论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肾衰竭透析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目标管理理论模式两种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目标管理理论的方式进行干预,乙组患者自我感受、健康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结论:对急性肾衰竭透析患者实施目标理论下的干预模式,其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急性肾衰竭透析;护理分析

引言:

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生理功能迅速下降或丧失,导致血液中的尿素、血肌酐迅速升高,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在诊断为 ARF后,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致病因素,从而达到延迟或扭转疾病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液体管理等对症治疗[1]。当前 ARF以血透为主,在临床上疗效良好。对血透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目标管理理论是新出现的一种新的干预方法,该种方式是在成立目标小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因此,本文以 ARF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效果展开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肾衰竭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双盲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患者男女比例均为1:1,患者年龄在34-85(49.68±4.25)岁。患者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之前,安排病人及其家人参与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 ARF的有关内容。②心理方面的护理:护士要对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如果病人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安慰和鼓励的方法来帮助病人。③饮食管理:病人在进行血液净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饮食,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老人可以适量进食。④并发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置,并向医师报告。

乙组患者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下的护理干预方式:①设定目的:建立一个以医师为主导,以护士长为组长,以3名曾接受过血液净化训练的 ICU护士为目标管理团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计划。②目标落实:对每个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并针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讲解。通过平板电脑的播放和口头的方式,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在放映的时候,要适当地停顿一下,让病人能够听懂,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宣教,直到所有的宣教都完成。躯体活动: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按照病人的个人状况,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以稳定、缓慢的方式,对四肢关节的各个方向依次做屈伸、内外旋、内收外展等功能训练,每次做10-30次,每天2-3次,尽量使其运动强度最大化(用力以产生轻微的疼痛为止)。心理护理:护士要以一种亲切的方式与病人进行交流,帮助病人了解疾病,增强病人的自信,消除病人的消极和悲观的情绪,并在病人的倾诉中,使病人得到充分的宣泄。饮食建议:以容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能量的优质蛋白为主。③目标评价:将护士的工作状况与病人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对其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④目标管理的鼓励: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实施分阶段的目标评价,并对其进行物质及精神上的奖赏,对于达到了预期目的的人,则可通过物质上的奖赏来调动积极性。对表现中等的护士给予激励,并协助他们剖析问题根源,努力达到目的。依次进行,直至病人出院。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所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感受、健康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目标管理理论下的干预模式在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感受及健康评分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感受及健康评分低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及健康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APACHE Ⅱ

SPB

甲组

50

19.99±1.08

28.96±2.60

乙组

50

18.48±1.03

20.01±1.32

T

-

3.608

8.995

P

-

0.016

0.004

2.2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甲组,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x±s)

组别

例数

躯体活动

治疗行为

社会心理活动

饮食行为

甲组

50

17.95±2.15

18.02±1.52

20.01±1.03

18.95±2.30

乙组

50

22.25±0.96

22.52±2.59

24.85±2.45

23.65±2.48

T

-

2.658

4.521

6.665

9.548

P

-

0.016

0.005

0.034

0.008

三、结论

急性肾衰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甚至可能发展成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 ARF治疗方式以血液透析为主,虽然可以很好地排出身体中过量的水份和代谢产物,但是容易出现低血压、感染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2]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 ARF血透病人中,乙组的 APACHEII量表和 SPB评分较甲组明显降低,说明该方法可以提高 ARF血透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自我感觉状况。这种护理介入方式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可以减少不利的因素给病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

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干预后,乙组患者的各种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都比甲组要高,这说明在目标管理理论下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重度 ARF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其分析的理由是:在血液透析之前,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指导,可以减轻病人由于对病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害怕、不安的情绪,从而促进病人的主动合作,这种改变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控制。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乙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甲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总之,在 ARF血透病人中,运用目标管理理论进行干预,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丹,张莹莹,付晨.目标管理理论下的干预模式在急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2):149-152.

[2]江漫.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