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康恒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红都小学  71750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点部分,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往往以题量大、内容多为特点,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界强调“减负增效”,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发挥好教学引路人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家庭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后高效率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家庭作业成为课堂教学阵地的延伸。“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路径包括:建立融合学科思维,统筹多学科教学进度;尊重语文学习体验,坚持“五育”并举促成长;善用分层家庭作业,为学生量身设计作业;贯彻家校共育理念,发挥家长引导示范性;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

1“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1.1作业需具备挑战性

如果对于学生的作业设计仅仅是基于一个囫囵固定的范围,那么其一定是失败的。良好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阶段”,须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借助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才能采到“桃子”。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应注意学生即时的学习情况,要依据其即时的学习能力设计具有一定难度、一定思考性与挑战性的作业,作业如果太过简单,那么便失去了其“考验”的意义,而双减背景下要求的“减负增效”任务也无法切实完成。

1.2作业需符合学习特点

设计作业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更要将小学学生置于其中,作业必须具备实用性、动态性。在认识实践中,应以学生实际身心为核心,以物质体验和物质活动为基础,使其对语文的认知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根据单元或者课时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进行特征性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们在作业过程中通过对作业内容独特的思考,以点燃思维,碰撞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这种“内嵌式的学习”的体验与探索,让学生们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体验,继而在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作业难度较大,依赖性较强

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保持着固有的应试教育思想,存在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盲目拔高作业难度的情况,部分作业以小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难以独立完成题目的解答,必须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较高的作业难度导致学生容易在面对困难问题时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过难的作业设置虽然说照顾到优秀学生的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在作业设计环节上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作业设计的关键要素。

2.2形式单一呆板,缺乏创新性

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以传统的听写、抄字词、造句为主,作业过分注重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理念的融入。虽然实践性作业和口语表达作业的占比有所增加,但教师在工作中未能建立起配套的作业检查方案,导致作业内容难以落到实处,作业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宣传贯彻不到位的情况,即在学生未能接受理解新题型和新作业形式的前提下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作业用时较长、作业质量较差的情况,作业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3.1激活思维,设计探究型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课程作业设计时,还需要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要丰富课程作业的形式,巧妙融合现实元素创设探究型作业,使其展现出较强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自主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转变他们对课程作业的看法,从而降低其完成作业任务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自主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使课程作业展现出能力培养的作用。

3.2推进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同时尽可能地基于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这样能够保障作业设计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作业,就非常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学习心理与态度,从而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运用多样的方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推进分层作业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拓宽视野,设计分享型作业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课程作业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使其体现出更大的教育价值,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要求,可以从拓展学生文学视野的角度设计分享型课程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秀的课内外文学作品,并以读后感或故事概述的方式进行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课程作业的积极性,改善他们作业完成的效率与质量。

3.4尊重语文学习体验,坚持“五育”并举促成长

一是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道德养成,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人性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形成符合新时代德育要求的价值观。二是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作业布置不能超出学生的身心承受负荷,不能挤占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时间,更不能让过多的作业损害学生的用眼健康。三是要在语言文字中传递美的力量,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四是要贯彻劳动育人理念,不妨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或家务劳动相关的作业,在劳动的同时记录内心感受,形成有真挚情感的文字和作品。

3.5趣味作业,推动学生个性练习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趣味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进行语文作业的个性化练习,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中,自觉地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听音乐,就可以结合古诗和音乐进行诗朗诵练习。学生以音乐的轻重缓急为伴奏,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强度和力度的曲调变化,在高低起伏的吟诵中感悟诗词的格律,利用音乐的具象化展示,在朗诵和吟唱中完成对诗词文本的记忆。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就可以以个人兴趣为驱动,立足对文本内容的认知,选择对应的课外故事读物进行辅助学习,在阅读延伸中深化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开阔文化视野。学生还可以设计情境阅读形式,将平面化的文字符号进行情境化演绎,在角色代入和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文本语言、内容结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在趣味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体验中主动完成语文作业,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玩中学、学中做的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的“不教而教”,启发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完成对语文作业的个性练习,通过愉悦情感和作业认知的相互作用优化作业练习成效。

结语

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是课本学习的应用与拓展,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这种高效的作业是很受同学欢迎的,它不仅能够加强课堂的教学,还可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当一个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他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他的研究中,他就会感到他是一种快乐的事,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参考文献

[1]黄建松.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2(17):62-64.

[2]许桂梅.“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新教师,2022(6):39-40.

注:本文是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3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基于小学“分层与合作”教学模式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3Y13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