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刘杰

哈尔滨市松南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构建多样化的课堂,让学生融入体育知识学习中。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构建轻松适宜的氛围,进而习得知识,也强化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优化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此有效落实体育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所要学习的体育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展示,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也能够更好的落实体育课堂教学。但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游戏与体育知识内容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当中感受到乐趣,进而喜欢上体育运动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丰富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在开展知识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在丰富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体育课堂。如在开展“长跑”教学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语文知识内容,不仅能够极大的丰富游戏的内容,同时也强化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的积极主动性。可以为学生设置龟兔赛跑的游戏。在游戏当中,会在跑乌龟的赛道中设置障碍物,而在跑兔子的赛道中设置时间限制。当跑兔子赛跑的学生超出跑乌龟赛道学生50米时,这时要让跑兔子赛道的学生等待。当跑乌龟赛道的学生超过跑兔子赛道学生50米之后,跑兔子赛道的学生才可以再次追赶。总共赛道长达800米,在最后200米时,解除限制,两个赛道冲刺,但是会放上有关古诗词的横幅,让学生在边跑的过程中边朗诵,如果朗诵出现错误,就要等待三秒。通过这种游戏的形式,并不是一味的比较学生在跑步中的速度,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跑步还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中单一的追求速度并不能决定最后的胜利,以此强化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基于学生实际,设计游戏形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相应的游戏化形式,游戏内容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也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被关注和认可,进而更好的融入到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主观意识的提升。要能够意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感兴趣,才能够有效的优化教学效果。为此,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基于学生的实际,设计游戏形式。如果设计较为复杂的游戏类型,则不利于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可能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抵触。这也就要求教师要能够设计相对简洁的游戏,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如在开展“跳远”的知识内容学习时,如果只是让学生采用跳远的方式进行训练,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坚持。为此,可以将跳远的比赛转变为跳河的游戏形式,将沙坑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大海的模样。学生要尽可能的跳到对岸去,否则极有可能被大海吞没,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到训练中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在游戏中,还要注重设置相应的竞争机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如在开展游戏:123木头人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游戏中,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学生控制身体能力。通过开展游戏,让学生快速融入游戏。另外,在课前热身环节,融入游戏:老鹰捉小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之中,强化奔跑能力,提升团结协作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三、挖掘知识内容,设计相应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中包含很多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也有很多的形式,如可以单人参与的体育运动:赛跑、跳远,也有需要两人一组开展的活动,如乒乓球等。基于此,在游戏的开展中,也可以设置多元化的形式,如单人、对抗、团体等游戏。如在学习“篮球”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游戏比赛,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两人为一小组,哪个小组率先投中一球,则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在游戏中,让学生意识相比于比赛取得胜利,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更为重要。另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学生不可能准确的掌握每个运动的要领,但是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后续参与体育运动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对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在知识内容中感受到乐趣,进而融入所学,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有更多的兴趣。

四、构建相应氛围,满足学生需求

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空间以及平台。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要注重融入多样化的资源,以此丰富游戏内容,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游戏体验,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关系。要注重对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可以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展的方式方法,如跳绳、跳皮筋、滚铁环等。也可以是一些对抗性相对比较强的体育活动,如打乒乓球、足球,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尽可能的降低难度,创新游戏化,强化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进一步的优化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调查,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每况愈下的情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很少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这就需要在体育课程课时安排上做出相应的改革,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同时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强度比较大的体育运动中,而对于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参与一些较为缓和的体育运动,以此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此,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准地位。

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能够灵活的应用游戏化的形式,在游戏中让学生感知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习得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为后续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设计游戏的形式,构建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挖掘知识内涵,感受体育运动,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静静.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田径,2022(08):66-67.

[2]陈仲伟.寓教于乐,趣味课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5):76-79.

[3]周仲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田径,2022(06):71-73.

[4]赵文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3):106-1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