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实施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实施的思考

许杰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210049

摘要: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是牵动国家全局发展的“牛鼻子”,要推动科技创新,高技能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已经出现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现象,无法满足新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就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以期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引言

所谓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工作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而真正实施则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在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应用。

一、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程技术领域相应专业的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培养,以达成促进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目的。

其主要特点有:注重实践教学。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工程项目实践和技能培训活动,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建立合理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实际的技能和实践教学,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复杂和不确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有所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搭建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技能培训方面引入现代化理念,逐步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技术教育体系。重视校企合作。聚焦研发和实际应用需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和为企业服务。

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原则

首先,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其次,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从生涯规划、课程规划到就业落地的全面服务。再次,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目标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最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策略

(一)工学一体课程体系改革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工学一体化课程”,就是指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将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做中学、学中做。

(二)工学一体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为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的重要环节,工学一体的精髓是“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必须与企业合作,扎实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真实性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首先,校企合作,建设用于生产性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备是企业真正的生产性设备,管理是企业的6S模式,我们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产实习,潜移默化就将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转化了,能够较好的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其次,校企合作,建设贴近生产性设备的工学一体实训基地。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能够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实训教学需要。

(三)工学一体师资队伍建设

工学一体的教师是能够从事专业理论教学,还能够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具备普通教师和技师的双素质。

首先,人才引进重视技能。在公开招聘或人才引进教师时,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不再设置学历要求。其次,内部培养重视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准的平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或学生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较好成绩,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形成较高的技能水平和竞赛素养。其次,通过加大鼓励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赛的力度,能快速提升教师教师的专业技能,达到工学一体化教师的要求。最后,校企合作重视融合。通过企业师傅进教学课堂、专业教师进生产线、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合作项目等方式,让企业师傅了解专业教学不是简单的讲技能,让专业教师了解专业教学还需讲生产一线的技能,实现真正“融合”的工学一体教师。

(四)工学一体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工学一体的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融入各种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体现校企融合。工学一体教学资源开发是基于企业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换的,每个任务又是由若干个学习活动构成,其最典型的特征是以真实情境为学习环境,以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最终产品为学习成果。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实施工作过程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性教学法。

(五)工学一体教学评价创新

高技能人才不同于普通院校培养的知识型人才,不能简章地通过考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来衡量学生的成绩,需要建立一套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为工学一体化教学设立评价依据。评价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为重点,贯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灵活的评价方式。同时,在专业素质评价方面,要更多引入企业的评价方式和现代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客观的去评价每一个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是现代技工教育的亮点,更是培训高技能人才的一个突破口。加快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改革为抓手,建立现代技工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科技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朱玉美.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实训课教学实施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31):129-130.

[2]滕亚萍.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Z].北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2

[4]张勇斌.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3):67-70.

[5]杨旭.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2):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