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的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的教学研究

李华

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网上支付与结算》是一门介绍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知识的应用型课程。本文从课程简介、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的教学思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与设施、实施建议六个方面研究了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网上支付与结算  教学研究

一、课程简介

《网上支付与结算》是一门介绍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知识的应用型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进行;在教学组织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群”所涉及的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支付系统、电子货币、电子银行、数字证书、数字签名、CA、电子交易法律等知识进行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地位

1.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该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最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之一,是一门介绍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知识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要求。先修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经济法、市场营销等,后续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等。

2. 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该课程使学生能了解电子商务方向的行业流程和实务操作。该课程在该专业中与电子商务、经济法等专业课程有紧密地联系。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习过电子商务、经济法等课程。另外,学习过有关的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习本课程也应有很好的帮助。

3. 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

(1)通过系统讲授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理论知识,完善学生的电子商务管理的知识体系。

(2)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3)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思路

1.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法学教育中书本知识传授模式,加强实践性教育方式的使用。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尤其注重教学软件的运用和实训室的利用。

2.教学内容的开发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内容的开发以“基于工作过程”和“基于岗位群”为基础。使得学生掌握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本理论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加深对客户关系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本原理的学习融入到对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以提高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5个项目,电子交易与支付系统、电子货币、网上支付与结算中介、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安全、网上支付与结算的法律。

3.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以项目教学为手段进行实施,充分运用互联网、QQ群、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点利用软件和实训室进行。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5个教学项目教学要求具体并可操作;二是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真实体验法、循序渐进法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期效果如下:

(1)系统地、全面地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本流程、电子支付工具、电子交易与支付的中介、电子交易与支付的安全和电子交易与支付的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 。

(3)提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进行网上支付与结算应用的能力。

五、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一)教学硬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网络和校外实训基地等。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室、网络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在网站上查找资料,分析问题。

(二)教学资源要求

1.利用学校网络教学数字平台建设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该课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将课程标准、授课教案、习题库、案例库和授课计划等上网,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条件,并在网上建立讨论专区,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充分利用E-Mail信箱,进行师生直接交流与沟通,使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结合企业的实际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活动,需要依托实训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活动。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原始的课堂实录,或者是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充分运用互联网、QQ群、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另外,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有时间也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

(二考核评价建议

1.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突出过程与实训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职业技能测试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过程分数。

(3)强调课程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2.考核实施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