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就业课程建设对核心就业能力的推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浅析就业课程建设对核心就业能力的推进作用

毛雅琴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公共必选课程,它是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阵地。文章以提升课程效果,推进核心就业能力目标为出发点,以就业课程建设为落脚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和课程调整六要素着手,构建以“确立课程目标、挖掘职业元素、融入校企实践、提升就业能力”的就业课程建设方式。以此作为大学生价值引导、学习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基础,发挥出就业课程在专业教育与价值导向上的功能。

[关键词]就业课程;课程建设;核心就业能力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高校毕业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贡献了较大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经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就业市场的需求和青年人的就业预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一方面,一些青年人心仪的岗位已经人才饱和,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市场面临技术人才短缺困境,毕业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是青年人面临失业的重要原因。[1]

因此,做好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对毕业生来说意义重大,它直接影响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识培养、就业方向选择及求职择业决策的技巧。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岗位和就业观念具备的思维和能力,应该包括博弈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系统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2]学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职业观;引导他们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与职业市场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准确自我定位,合理选择职业。

1 课全过程实施设计思路

就业课程属于公共必选课,在学生的重视程度上,远远不及专业类课程。殊不知,就业课不仅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使命。[2]为了增强就业课程的吸引力,教师根据就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跟学生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课程实施中采用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CDIO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状态深度参与到课程中。

1.1多角度构思做好课前设计

每一个章节,都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导入,可以用引例故事、视频播放、问题带入等。课程预备期间,让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明确学习任务、熟悉课程结构、内容。教师指导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学生按照学习要求,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初步了解主题讨论的实践任务;还可以通过短视频深入了解章节主题。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企业走访学习,对职业探索、专业认知和就业面试大有裨益。如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电商专业的学生到南通斜杠广场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开展职业体验。让学生从书本、屏幕中跳脱出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中切身了解电子商务,听取行业专家分享实操经验。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到了电商直播的独特魅力,拓展视野,这可以大大的促进就业课程的实施效果。

1.2多频次互动提升课堂氛围

在就业课程的设计方案制定时,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将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和章节内容的相关要求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原有章节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新型的实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课程实施,让学生感悟端正求职心态和提高核心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适当的“导”和“演”。就业指导课程有很多实操的内容,如在自我认知里,对于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介绍,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性格差异或者兴趣倾向对于职业选择上的差异化表现,也可以在面试技巧的传授中引导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体验、展示,加深印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亦可采用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针对求职权益保护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常见的求职陷阱的类别,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市场调研成果的汇报。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及表达技能的挑战,探究有效把握知识的规律,能更好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小组协作,分析研讨,进行小组代表交流内容的论证和优化,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课程实施中的这些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成果汇报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在职业素养中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管理决策等关键能力。

1.3多渠道学习巩固课程内容

在学习特点上,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主要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是“灌输式”“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为主的应试教育。而大学阶段是开放式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来说,是非常基础的。因此,课后的多渠道学习能巩固课程内容,这也是拉开学生素质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等线上课程、自学书籍以及专业论坛等在线学习平台去获得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此外,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志愿活动、学生会等课外组织,以此来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判断力、决策力和执行力,通过实习和兼职来了解职场环境,获得实践经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这些能力要素在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好的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增加核心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就业课程的全方位设计模式

2.1丰富立体的信息化手段支持

借助“雨课堂”、“MOOC”等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有效帮助学生深入选择、了解关于课程知识感兴趣的内容,优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有效的帮助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资源多样化,教学课堂信息化。

2.2精致特色的教学设计

利用CDIO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将教学形式丰富起来,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利用纠错、头脑风暴等多互动形式,有效避免了理论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学习效果更符合预期设计。将教学过程分为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3跨文化课堂教学实践

有时候,课程的教学对象会来自于全国不同的省份,面对区域文化差异,教学中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文化特点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进行学生所见、所思的交流与碰撞,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域。

2.4建立开放课堂,延伸教学影响

在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背景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需要打破传统壁垒,增加可推广性。课后,通过课后举办“简历大赛”作品展,开办求职演讲活动等第二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课建立雨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3就业课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

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依据CDIO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层次内容建立了不同考核方法,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主要强调教学环节的考核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业课程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学生制定完成方案,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项目结束时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交流内容设计(20%)+语言表现力运用(20%)+表达感染力评价(20%)+建议实用性(30%)+公共考核(10%)=总成绩(100%)。师生沟通次数、作业完成率、提交准时性等,均属于公共考核评价因素。翻转课堂时,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并录制成短视频传至课程平台,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共同学习和提高,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课程平台系统自动形成最终得分。

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学生体验到了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表达自我的兴趣。在上课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还不是十分主动,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这样的翻转课堂,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缩小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生产力工具,学会创新,学生自我管理,最大限度提升他们的核心就业能力。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就业课课程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推进,保证就业课课程生动有效展开,确保该课程的建设改革可以为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时斓娜.青年群体面对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打通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最后一公里[N].工人日报,2022-08-01(06)

2.孙文远,葛 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17-20

3.彭海伦.构建“四聚焦四筑牢”就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J].当代广西,2022(16):17

作者简介:毛雅琴,南通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编号:2018SJSZ38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研究”(编号:2022SJSZ0907),南通职业大学校级课题“高职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1SK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