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以游戏化教学连接幼小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去小学化”以游戏化教学连接幼小衔接

杨义义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八幼儿园,842200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在幼小衔接改革实践中要切实摒弃“小学化”的不良行为,并要求小学学校改变以培训、考试成绩等筛选生源的不当做法,切忌加剧功利性教学问题。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则应通过游戏活动去开展幼小衔接改革活动,切实摒弃“小学化”不良行为,促使幼儿教育走向“去小学化”改革道路。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根据游戏主题科学投放素材、通过同伴合作创新游戏开展形式、借助即时评价总结游戏效益分析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小衔接改革实践中通过游戏活动实现“去小学化”改革。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去小学化”;改革策略

早在2018年,教育部便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强调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通过游戏活动实现“去小学化”改革的基本建议,反思了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练习等不良教学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小学化”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然而,因为不少小学学校会通过纸笔考试去选拔生源,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各所学校,幼儿教师依然无法完全摒弃“小学化”的不当行为,导致《通知》流于形式。然而,随着《指导意见》的印发与实施,幼儿教师、小学教师要保持独立与合作共存的关系,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幼小衔接指导,同时指出小学学校不可设计纸笔考试,不能按照书面成绩去选拔生源。这就能为“去小学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小学、幼儿教师也能根据《指导意见》去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则应积极开展游戏活动,并且要通过教学评合一的自主性游戏去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按照游戏主题特点,科学投放游戏素材

游戏材料的投放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手动脑能力,《通知》指出幼儿教师要切实开发丰富的游戏资源,以便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其能顺利从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在《指导意见》中,教育部同样也指出幼小衔接教育活动要“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与发展差异”,在衔接工作中“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在此背景下,教师则应根据游戏活动的主题特点科学投放游戏素材,且要关注幼儿的素质差异,尽量利用一些生活化、趣味性的游戏素材去引导幼儿自主迁移原有经验,以便切实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与行动能力。

比如在“我要做理发师”角色表演游戏活动中,我则告诉幼儿在小学学校有特定的衣着、头发的要求,幼儿在进入小学学校之后也要遵守相关要求,展现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我则组织了“我要做理发师”的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理发师,使得幼儿能在游戏中主动与“顾客”交往,且要根据“顾客”的需求为其设计发型,懂得交流的重要性,以便由此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我准备了玩具剪刀、梳子、镜子等常见的生活物品,这就有利于促使幼儿自主迁移原有认知经验,使其能更快速地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分别扮演理发师、“顾客”。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自发地表现自己、突出自己,这也就有利于促使幼儿主动表达。

在上述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在理发店的经历主动提出要用吹风机、夹发板等道具,我也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整理了生活物品,使得幼儿能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有利于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实现自主发展,可切实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我则告诉幼儿,幼儿要一直保持着乐于表现自己、乐于表达自己的交往习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跟自己玩耍,同时也能让教师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希望幼儿能明白沟通与展现自我的重要性。

二、采用同伴交往策略,提高游戏实施效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教育部已经指出幼儿园要全面突出幼儿的“自主性”,这也就强调了幼儿的主体行为。在《指导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幼小衔接要“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因此,根据幼小衔接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及《纲要》的指导,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自主表现,切实突出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使得幼儿能真正在游戏活动中实现自主发展。

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时,我十分看重陈鹤琴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不仅会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游戏内容、活动形式,还会坚持让幼儿参与同伴合作活动,使其能通过同伴合作积累有效的游戏体验经历。比如在“三人两足”户外游戏活动中,这一游戏本身就需要三名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活动,而幼儿之间是否能积极配合、彼此帮助,则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游戏参与感受。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各小组要自主讨论三人的手脚配合情况,以及在游戏中移动的节奏、手脚行动,必须要团结一心,感受同伴的行动节奏与布距等才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这就有利于促使幼儿及时树立团队意识,可改善幼儿独立作战的状态,这也就有利于促使幼儿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及时形成团队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我所设计的“三人两足”游戏活动本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幼儿也能在游戏天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使得幼儿能在游戏中主动交流、配合他人。在这种状态下,幼儿也能释放自己的天性,这将有利于切实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可促使幼儿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三、坚持即时评价指导,总结游戏实施经验

在《指导意见》中已经指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要切实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摒弃功利性的不良观念,切实纠正超标教学现象。这就需从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入手,使得幼儿教师、小学教师能在衔接教学中切实改变用考试成绩评价儿童素质发展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则应在游戏活动中坚持以即时评价的方式去关注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赏识指导、激励反馈,以便切实优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素质成长状态。

比如在“过家家之我是小厨师”游戏活动中,我就按照《纲要》对于教育评价的意见组织幼儿参与了自评互评活动。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利用游戏道具制作各种各样的“食物”,并且可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饮食礼仪,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自主剪出小红花,将小红花送给自己最欣赏的一名同学,而受到小红花的数量则就代表着幼儿的游戏行为被认可的情况。这就有利于促使幼儿学会欣赏同伴,能直接促使幼儿观察、肯定同伴的优点,这也将切实优化幼儿的素质成长状态,可切实培养幼儿的游戏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也会客观点评本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表现、合作交往行为、动手动脑能力等,通过简洁的语言去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由此赏识幼儿、鼓舞幼儿,使得幼儿能在即时评价活动中产生愉悦的心情。

总而言之,《指导意见》的实施使得幼小衔接工作有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幼儿教师应根据这一政策文件去开展幼小衔接改革,切实摒弃“小学化”不良倾向,使得幼儿教育能回归科学保教的状态,以便切实优化幼儿的自主发展意识。对此,教师则可组织开放的自主游戏活动,既要根据幼儿的素质发展需求科学投放游戏材料,也要坚持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通过丰富的即时评价去引导幼儿总结游戏经验,改善幼儿的认知状态。

参考文献

[1]贾冰冰.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1.

[2]刘佳雯.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的思与行[J].幸福家庭,2021(10):67-68.

[3]嵇胜红.浅析学前教育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考试周刊,2021(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