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研究

郭宇刘鑫

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沣东)工作部,陕西西安,7100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家或地方特定区域内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安排的系统工程,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资源的保护与评价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国土空间规划、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而建立的重要工作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化结构和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耕地作为国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耕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和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组织和利用国土空间,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方案和政策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进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由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组成。其中,国土空间总体布局是对整个国土空间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明确各类区域的开发和利用重点。功能区划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资源保护区、生产活动区、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等,确定了各区域的优先发展方向和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进一步落实功能区划,规定土地利用的类型、数量和布局。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则指导各地的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统筹考虑各类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协调城乡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也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引导。通过明确耕地保护的原则和目标,并将其融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可有效保护和维护耕地资源的安全和稳定性。此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可通过功能区划的制定,合理划分农业生产区和农村居住区,以确保耕地不受非农化的影响。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耕地资源保护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保护和维持农业耕地的稳定性和生产能力,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耕地资源保护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庞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石。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次,耕地资源保护对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产生的化肥、农药等物质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可以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此外,耕地资源保护也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耕地资源,而过度开垦、过度利用耕地会导致其退化和丧失,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只有保护耕地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导致耕地面积缩减。其次,耕地一些地方存在粗放性利用和过度利用的现象,土壤质量下降、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再次,农民对耕地的意识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非法转让、虚假合作等现象,加剧了耕地流失和破坏。

因此,在保护耕地资源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防止过度利用和滥用耕地。其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耕作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强农民的土地意识教育,提高土地法律法规意识和保护意识。另外,加强耕地流转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防止非法转让和破坏。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用于统筹国土空间利用的重要工具,其目的在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合理配置和保护各种资源。在这个体系中,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耕地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被建立起来。

首先,在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耕地质量、土壤肥力、灌溉条件、气候环境、生态功能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合理规划和保护耕地提供依据。其次,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耕地资源不仅仅是保护农业生产的需要,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中,我们要考虑到耕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根据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防止滥用和浪费,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和可持续利用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土地利用权的保护,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稳定性,促进农民持续发展。

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资源保护评价体系是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评估和综合分析,能够为合理规划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珍,石转弟.基于GIS的静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 ( 21) : 70-75.

[2]唐伟,王雅婷,杨振宇.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J].低碳世界,2021,11 ( 3) : 272-274+277.

[3]庄琳,李凤英,王思尧,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自动检查方法的实现: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建模[J].地矿测绘,2018,34 ( 3 ) :34-38.

[4]刘冬,胡宇韬,谢原义,等.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专项调查应用探讨:武陵源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启示[J].国土资源导刊,2021,18 ( 1 ) :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