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在中职美术课堂的应用刍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个性化教学在中职美术课堂的应用刍探

李文

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  644400

摘要中职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艺术审美水平,因此,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中职美术教学不仅需要达到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目的,更希望能够通过美术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应该从这一理念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灵活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个性化教学

引言

美术是一门集传承与创新、个性与共性、实践与探索于一体的学科,在中职美术课堂上,部分教师习惯以统一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与艺术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挖掘学生的特长与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中职学生的美术基础千差万别,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如果“用一个模子塑人才”,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中职美术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存在不足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是以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再进行相关的实践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思维中已经根深蒂固,造成了中职院校美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中职院校自身存在着轻艺术类课程、重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观念,这导致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具体、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需求等。再者,中职美术教师只按照美术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导致艺术知识僵化,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部分学生缺乏审美意识

传统的中职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方法和手段单一,老师教、学生听的状态让多数学生变得失去耐心,伴随着接触的信息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很难做到静下心来认真创作,而且美术理论课堂相对枯燥,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发呆甚至睡觉。中职课堂之上多数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并没有足够严厉,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很难保持同一个节奏,美术重在艺术思维,如果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训练,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创新思维。

(三)对教学的发展方向不明确

在目前阶段,中职美术教育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还不够明确,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合理之处,比如,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较为复杂,没有突出重点,学生往往在大量的学业中迷失自我,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过于自由,学生没有在应该学习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汲取,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其他的事情上,例如,打游戏、追剧等。除此之外,相对于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专业老师逐渐因为固化的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创新思维缺乏的情况。在目前的信息时代,让创意的流动变得非常容易,学生可以获得的模板数量非常多,为了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很多学生会选择直接套用模板,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而导致了创新思维的缺失,所以提高老师创新教学意识和培养学生个人创新思维能力是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个性化教学在中职美术课堂的应用

(一)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包括教室的自然环境、卫生状况等客观环境,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主观环境,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实施个性化教学,要营造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意愿。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将美术专用教室(美术实训室)布置成小型美术博物馆或展览馆,在墙面悬挂一些绘画、工艺、雕塑作品或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在布置美术教室艺术坊区角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与制作“瑞兽”“面具”“图腾印象”等主题作品,这既可让教室充满创意与活力,又可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室走廊,可张贴“学一技之长,创一番伟业”“描绘未来,艺展所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等激励学生学好美术、成长成才的艺术字;设计美术展板,展览学生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营造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缺乏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专业特点,展示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二)挖掘学生个体潜在的优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6]。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发现自身优势、潜能,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观察分析、问卷调查、直接访谈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与潜质,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兴趣处加强培养,从学生的薄弱处加强训练,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例如,有的学生对素描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其从大小、比例、空间、虚实、透视、结构、明暗、对比等基础学起,引导其观看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人物素描、风景素描、结构素描、速写等作品。有的学生有手工特长,教师可组织其观看各种手工绘本画册,让他们从绚丽多姿的色彩搭配、不拘一格的形状组合、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中,获得强烈的视觉刺激,感知色彩,积累手工创作经验。有的学生对油画感兴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经典油画名作,引导学生从画面构成、颜色运用、线条起伏的分析中汲取灵感,并进行提炼和转化,形成自己的构思和创意。

(三)采取个性化的考核方法

目前,教学评价在内容上存在重视考试分数,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情况,在方式上存在重视最终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这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7]。因此,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推行个性化的学业综合考核方式非常有必要。个性化教学是“扬长”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基于个性化教学的中职美术教学评价也要从标准、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在课程考核方面,可设计多个可选的问题与内容,如素描、手工、卡通、水彩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创作。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又能够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对作品的评价,可摒弃传统的百分制或等级制,实施个性化作品评价。教师可从观赏者而不是审判者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探讨,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表现,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辅修科目,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好该科目的知识点,让课程与时代同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美术,对美术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良好的美术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都是中职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美术教育改革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董娟.中职美术教学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08-209.

[2]李文斌.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活动[J].娄底师专学报,1987(01):1-4.

[3]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