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技能大赛成果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探究技能大赛成果转化

张扬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 要:文章借助“互联网+”技术,确定了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思路、流程及内容,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技能大赛;职业教育;以赛促教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1],如何有效地将赛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意义

当前,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始终以“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为主旨,密切联系企业发展现状,将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工作过程融入大赛,体现技能大赛“以教促赛,以赛促教”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将技能大赛的资源、成果转化为教学的资源、成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互联网+”时代背景也要求我们积极将技能大赛成果进行转化。

(一)注重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同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明确了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向综合的转变;大赛的项目选择体现了技能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能促进教学内容由偏重理论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 。为推动大赛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赛组委会明确提出要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进行融合,有效地将赛项成果转化教学资源。

(二)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到 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三 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 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 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 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 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方案

(一)转化思路通过对技能大赛与教学关系的调查研究,确立了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与教学技能人才培养双向并轨同步进行的转化思路。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岗位人才需求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技能教学标准—人才输出质量”的培养体系,将培养技能人才的方向与企业岗位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形成“大赛成果—大赛资源—课程建设—教学实施”的转化思路,并将大赛中体现的对具体岗位的要求、操作融入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转化流程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技能大赛经验迁移至课堂教学,设计了赛项成果分析、教学资源转化和教学实施三个环节。通过整理赛项资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析大赛与教学的关系,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信息化课程的建设,融入中高职考证衔接课程,将赛项内容项目化,进一步形成课程资源库, 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将形成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的实施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和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考试,将技能大赛的成果成功融入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完成成果转化的有效性评价。资格证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高职学生要考取高级工证书必须先有中级工证书。

三、转化案例及分析

(一)研究对象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这两所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中连续五年包揽全国高、中职一等奖,积累了丰富的技能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二)研究内容

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3 + 3”中高职衔接(6 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两所学校共同确定了赛项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课程,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在中职教学环节,将中职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成果向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化工总控工中级工)课程教学资源转化,通过融合职业素养、行业标准以及 DCS 仿真系统课程,形成信息一体化的课程资源;而在高职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将高职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成果向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化工总控工高级工)课程教学资源转化。

(三)有效性分析

经过一年的方案实施,取得了建设性成果。在技能竞赛方面,形成了良性、阶梯式的培养机制。经过短期培训,学生就能够迅速适应竞赛机制,熟悉竞赛内容。2019 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刘国钧高等职

(三)转化内容

目前,国家政策对现代化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有高级工从业资质的起点要求,高职学生对高级工职业42业技术学校均取得了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一, 在学生培养质量方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就业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其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少就业于常州周边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以其刻苦努力的作风、精湛的专业技能,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19 年,根据对毕业学生的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达 99.8%,职业技能满意度达 100%。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成果转化,探究了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技能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在大赛的仿真项目、精馏项目上进行常规性的实习、操作, 定期按照大赛要求进行考核,将大赛的资源、成果以及岗位的要求融入教学活动。积极组织专业教师以“互联网+”为背景,将信息化教学与大赛的具体成果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力大赛的申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化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将技能大赛的资源、成果充分吸收、转化,形成了以赛促教的教风。2019 年, 两所学校多人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

四、结语

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弥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偏理论的不足。通过线上互联网教学、线下实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加大学生实践课时比例、融合大赛比赛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些对于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刘思乐,李德豹,尚冬梅 .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 [J]. 教育现代化,201(9  27):132- 133,136.

[2]顾明远,滕珺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 [J]. 比较教育研究,201(9  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