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基于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

石雨婷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心设计,可以将新时代的护理理念、医疗技术、患者关怀等方面纳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观,坚定医者仁心、博大精神,培养学生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关键词:疫情背景;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

引言

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注入更多关于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患者心理疏导等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疫情防控意识和护理道德修养,更能够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背景介绍

疫情对护理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护理学教育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变革。疫情加剧了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使得对护理学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由于疫情对医疗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护理学教育被迫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在面对疫情的影响时,护理学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愈发重要,以确保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获得必要的实践经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也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模拟技术、虚拟实验室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护理操作和应急处理的训练,提高其实践技能。疫情也凸显了护理学导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护理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坚定的医德和责任意识。疫情期间,护士承担着重要的防护和救治任务,他们的使命感和职业价值观被更多人认可和肯定。

二、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作用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在疫情背景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激发他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促使他们立足实际工作中,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通过对医疗伦理、患者权益保障、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探讨和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自己未来作为一名护士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价值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改革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危机处理和应变能力。在疫情背景下,学生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和潜在的风险挑战,通过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团队协作以及合理分配资源,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三、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策略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护理学导论课程应强调培养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促使其坚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教学目标可以着重体现在提升学生成为优秀护士的内在动力和社会使命感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教学目标还应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护理学导论课程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护士在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要求学生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团队中协调配合、尊重他人,提高危机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思政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从医者仁心的角度看待护理工作,培养超越个人利益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目标应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同理心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在了解疾病和治疗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心理需求。

(二)结合疫情中凸显的德育品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以侧重于医院感染控制、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医疗安全对患者和自身的重要性,注重规范操作、细致入微,提高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调危机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果断并协调配合,护理学导论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危机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疫情期间医务团队的协作模式和重要性,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协作能力和敏捷应变技能。关注人文关怀和患者心理支持。

(三)进阶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的护理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从中汲取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启示,明确责任和使命,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比如,让学生分析一名护士在疫情期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思考她是如何应对的,从中领悟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组织团队合作项目促进任务驱动教学。通过组织小组项目或模拟实践,学生可以扮演医务团队成员的角色,共同解决特定医疗场景下的挑战和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例如,设计一个模拟疫情期间的紧急护理情景,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实践,集思广益地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和团队合作流程。跨学科项目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护理学导论课程可以结合其他相关学科,设计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医务工作者的德育品质和社会责任。例如,与心理学或社会工作学科合作,开展关于患者心理支持和社会康复的项目,通过跨学科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的认识。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场景模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扮演护士角色,与虚拟患者进行互动,面对各种临床护理问题,提升临床决策和应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情境化的道德抉择情景,例如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如何平衡个人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并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职业道德。借助远程教学平台进行案例讨论和团队合作。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在线案例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提供多样化的思想碰撞。远程平台可以促进跨地域团队合作项目的开展,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解决现实或模拟的护理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结合移动学习应用进行情景化模拟。利用移动学习应用,可以设计情景化的护理情境仿真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完成各种护理任务和道德决策,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束语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培养学生的护理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提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红,王小丹,何冰倩.基于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6):755-758.

[2]张志军,乔桂圆,王晓晖.疫情防控背景下护理学导论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8):939-942.

[3]刘晓红,王香丽,李晓辉.疫情防控期间护理学导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4):480-483.

[4]杨瑞红,王瑞芳,张志勇.疫情背景下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3):415-418.

[5]王建华,王娜,张志勇.基于疫情背景下的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5):6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