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型学习任务群的最终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1

思辨型学习任务群的最终目标

王莹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校     黑龙江省大庆市163000)

内容摘要

   根据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程实际谈谈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课程中的运用,根据课程实际谈谈思辨型学习任务群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思辨型学习 新课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对思辨性学习的意义已经做出了合理的阐释。今天我们来就课标谈一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转向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通过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的学习任务,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构建出学习任务群,把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使课程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在各任务群中又设置了三个层面即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就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部编版教材中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做了很多的铺垫。如第一学段中,《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植物妈妈有办法》《口语交际:做手工》《寓言二则》《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等等,都是在引导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观察、发现、讨论、解决,在学习中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在第二学段中,三上的“预测单元”、三下的“寓言”单元、四上的“质疑”单元、四下的“科普”单元等,都是思辨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学习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学贵有疑”,并在学习中养成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在第三学段中,学生的思辨学习中加入了“公序良俗”,把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加入其中,五年的“家国情怀”单元、“读书明智”单元、“思维火花”单元、六年“革命岁月”“民风民俗”“科学精神”单元等,学生的思辨从个人的主观感受逐渐转向了理性的分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初步养成。再到第四学段,优秀的文言古诗、革命领袖理论文章、文学论述及科学探究等方面理性文本的出现,学生的“三观”得以正确的引导,在品析先贤观点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客观条件理解其中的立场与观点,勾起同理心,已达成举一反三的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思辨性任务群的发展就是由鼓励发现,自由表达——区分观点,寻找证据——辨别联系、发表评价——全面观察,冷静分析。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稳扎稳打保护好奇心,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生活进行分析,表达观点,最终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客观、全面、冷静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证据充分、观点鲜明的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义务教育能力的重点是高中教育的起点。在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思辨性任务群依然存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人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借助专题性学习的方式,学习并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并运用到讨论和辨析活动中,最终回归与生活。

     思辨是指思考,分析,辨别以及说服解释的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辨型学习任务群,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教会学生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有健康、健全的“三观”,懂得批判地看待问题、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理性分析问题,最终利用条理清晰、针对性强的语言表达自身观点。细心回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为学生未来的思辨性读写奠定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用思辨性思维去思考,去阅读,去表达,才能在未来学会思考和倾听,学会整合和总结,所以,思辨性学习任务群最终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内涵”“会分析”“能辩驳”的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王自文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一学段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七彩语文 2022(10)

[3] 张格格 思辨性阅读:培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读写月报 2018(10)

作者简介:姓名王莹,性别,女,出生日期19860811,民族,汉,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  老师。联系地址,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邮编16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