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儿童诗,让儿童灵性回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拥抱儿童诗,让儿童灵性回归

代慧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实验小学  陕西 商洛 711400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创造沉浸式的环境、组织创造性的活动以及以故事或寓言形式呈现,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兴趣与灵感。沉浸式环境的创造将使孩子们沉浸其中,感受诗歌的美妙;组织创造性活动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用心感受并表达自己;而以故事或寓言形式呈现的方式则为孩子们提供愉悦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乐趣中获得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喜爱。

关键词:儿童诗;儿童灵性;实践措施

在当今教育中,激发儿童对诗歌的兴趣并非易事。然而,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环境,组织创造性的活动,并以故事或寓言形式呈现,可能是点燃孩子灵感与想象力的关键。随着日益繁忙的学习日程,儿童可能渐失对诗歌的兴趣,因此,这些策略能够重新点燃他们对文学的热情,为他们打开诗歌的奇妙世界。通过创意和互动,让儿童重新发现并享受诗歌的美妙,这也将成为激发他们创造力与灵性的新途径。

一、创造沉浸式的环境,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兴趣

沉浸式环境还能帮助孩子们获得更深入的文学体验,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深和情感之广[1]。这样的体验将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发掘内在美与智慧的桥梁,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与欣赏诗歌作品。最重要的是,沉浸式环境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与独特的审美情趣,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更为他们的审美发展和情感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引导。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为例,利用音乐与声音的融合,可以打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氛围。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选择适合的音乐配合诗歌朗读,选择如清澈流水声、鸟鸣声等自然音效,或者柔和、悠扬的音乐,以此来营造出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氛围。通过播放自然声音或音乐,孩子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池塘景象,这样的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更能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借助声音的变化和节奏感,可以增强孩子们对诗歌的情感体验。老师在朗读诗歌时,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节奏感。例如,在诗歌中描述清晨的宁静时,可以选择柔和、缓慢的朗读方式,使孩子们感受到宁静、舒适的氛围;而在描绘池水波光粼粼时,声音可以明亮、轻快,模拟水波荡漾的效果,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感知诗歌中的画面与情感。

除此之外,在诗歌朗读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互动与讨论,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音乐与声音结合的感受。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描述通过声音和音乐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景象,并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印象,并让他们在分享与表达中更深刻地体验诗歌的魅力。教师可以开展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池上》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池塘观察站”,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亲自观察和探索池塘中的生物,比如观察小鱼、青蛙或者摸摸清凉的水,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和理解池塘的魅力。这样的互动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情境,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投入度。在活动结束时,可以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体验过程,分享他们对池塘的感受和认识。可以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二、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的活动能够打破常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进入更加自由、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这种自由探索的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2]。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不必担心受到否定或批评,这种自由表达的氛围能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敢表达,并且在成功和失败中学会成长。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柳树的特点和形态,介绍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征。然后,提供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例如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对柳树的理解和想象,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柳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现创造力,让他们自由选择材料和创意来打造柳树的形状和特征。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用绿色纸做树叶,用棉花做柳絮,用树枝模拟柳树的树干,而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其他创意来表现柳树的特色。这种自由发挥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柳树之美。在活动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通过分享和展示,学生们可以互相借鉴、学习,也能够增强对柳树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三、以故事或寓言形式呈现,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故事或寓言形式能够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这些故事往往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节和令人着迷的角色为特色,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之中,忘记时间和周围环境,获得阅读带来的愉悦体验

[3]。通过故事中的冒险、智慧、友谊等元素,儿童在快乐中感受到了人生道理和情感体验,为他们心灵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滋养。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师可以以诗歌《山行》中描述的登山情境为基础,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故事可以以一位勇敢的小孩为主角,讲述他踏上攀登高山的冒险之旅。通过描述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坚持、不断前行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勇气、毅力和奋斗精神。同时,融入诗歌中所描述的大自然景色和氛围,比如山峰险峻、山涧潺潺流水等元素,以丰富的想象和描述,使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情感共鸣。在故事的编写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情节设计和角色塑造中。教师可以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共同构思和完善故事情节,让他们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来。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可以增加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投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内涵与情感。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通过适时的语气变化、音量变化和讲述技巧,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或小道具来辅助讲述,呈现出更真实和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体验。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可以开展相关的讨论和分享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故事中的教义或智慧的理解。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思考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结论

在创造沉浸式环境、组织创造性活动以及以故事或寓言形式呈现的框架下,诗歌被重新赋予了魅力与生命。这些策略不仅仅唤起了儿童对诗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引导儿童在诗歌中探索自我、感受内在情感,并启迪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和寓言的启示,儿童们在乐趣中领悟到诗歌的深刻内涵。这些经验不仅在文学上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灵性的养分,为其成长道路上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邓瑞芳.拥抱儿童诗,让儿童灵性回归[J].华夏教师.2019,(16):76-78.

[2]陆红兵.儿童灵性,在语言文字的相遇中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21(09):59-61.

[3]袁娟.拥抱儿童诗,让语文教学更精彩[J].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0(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