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

/ 1

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

张梓涵 指导老师:王曙光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山东 淄博 255100

     唐代诗人刘禹锡所撰《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土石日积月累而成高耸之山,水滴集聚汇集而成绵绵不尽之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引用此句指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多方持续坚韧的努力。我们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手捧生态甘泉的人会更加生动干净。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相传塔克拉玛干沙漠旁,曾有个美丽的罗布泊,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广阔的湖面波光粼粼,多么令人神往,又沉醉了多少旅行家为之写下动人的篇章。而现在,这片沙漠中的绿宝石已被永远掩藏在黄沙之下了。罗布泊与沙漠融为一体,没有一条溪,一朵花。它好像在哭泣,却流不出一滴泪。这里已经成了人人畏惧的不毛之地,而这一切都是人类大肆破坏环境以求发展造成的悲剧。为了防止罗布泊的悲剧重演,我们要携手共筑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漠的屠夫,共筑生态文明是发展之道,也是你我之责。从风沙肆虐到人造绿洲,榆林荒漠变森林的奇迹就是人民保护环境的最好写照。治沙英雄牛玉琴,为了给家乡一片绿色,不惜变卖家产植树种草,哪怕后来经历了沙尘暴,昔日的努力毁于一旦,她也不放弃。在她的带动下,陕北人民向风沙宣战,保卫家园,历尽艰辛,种植绿树,茫茫戈壁中生出了千万棵绿树,如千万治沙英雄的化身昂首挺立,保卫家园免受风沙侵害。治沙英雄们一寸寸推进绿色屏障,筑牢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正是时代标榜的民族榜样。

     建设美丽中国需戮力同心,砥砺奋斗。贾谊云:“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我们“生之有时”,只有懂得“用之有度”,方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草鞋书记杨善洲、种树老人李洪占、滇池卫士张正祥、环保大使田桂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背后,是一群群不辞劳苦的劳动人民。他们以赤诚之心,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片广阔的蓝天。君不见,黄沙滚滚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清波荡漾,风景宜人;君不见,飞鸟不栖的塞罕坝,如今绿荫连绵,治沙有效;君不见,广袤无比的库布齐沙漠,如今绿进沙退,环境优美。一片片森林拔地而起,背后是无数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

     澳大利亚大火,东非蝗灾,今日疫情,无不是打破大自然善良的界限。冬日雾霾依旧肆虐,夏季极端灾害依然频发。我们应该铭记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今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数百万吨核废水排入海中,不顾各国的反对和人类的安危,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面对国际上一片反对之声,他们充耳不闻,甚至大力鼓吹“核废水可饮用”。他们以短期利益为由,牺牲生态建设的行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掘坟墓。这种行为我们不学做,也坚决不能做。发展并不意味着要与生态割裂,更不意味着生态保护必然影响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先辈创造的绿荫下欣赏美景,享受生活,而应主动扛起时代之重任,创造更广的绿荫,建设更美的世界。“再温柔平和宁静的细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若是每个人都为之奋斗,就如毛毛细雨,也定能积聚起强大的力量。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生态问题没有局外人,没有休止符。古有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而今,我国更是将“生态文明”、“美丽”等新表达加入宪法中。地球不需要我们“施舍”保护,我们是保护自己。以敬畏之心,行可持续发展之道,我们终将“冷漠屠夫”变为“善良的慈母”。也终将让地球阳光干净,星河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