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论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袁志敏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摘要:舞蹈作品是舞蹈编导对客观生活现象的审美表现,舞蹈动作语汇在舞蹈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风格的动作语汇将不同民族的风格和文化相结合,在舞蹈作品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运用在舞蹈编创中的合理运用对舞蹈能否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民族舞蹈;编创;人物形象;探索

   舞蹈是一种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安排和汇总多个任务,并根据特定主题选择题材,结合音乐、服装、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与人物相互呼应起来就形成了舞蹈作品,将主题转化成舞蹈形象传达给观众,展示舞蹈作品内涵。舞蹈设计中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运用,通过提取、加工、装饰,充分体现了民族舞蹈的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另一方面,叙事内容旨在根据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格特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影响民族舞蹈动作的因素分析

舞蹈用多姿多态的动作语言来塑化艺术形象和抒发感情。族民间舞蹈是以舞蹈动作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特色舞蹈。

(一)影响民族舞蹈动作的宏观因素

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编导要熟悉和掌握改民族的特有的舞蹈风格,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崇拜信仰、民间习俗、劳作方式等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的认知。这些因素的差异化是民族特色的重要反映。作为舞蹈编导,就要善于挖掘民族舞蹈中特有的元素,并运用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将这种元素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使舞蹈的艺术内涵更为丰富,而舞蹈也将一个民族特有的风格传承与发展。以彝族舞蹈为例,四川大凉山彝族和云南红河州彝族的舞蹈风格有着天壤之别,两个彝族舞蹈使用道具,动作模仿动物形态,但表现形式有明显差异。“毛毡舞”是凉山彝族的代表性舞蹈,舞蹈演员以毛毡为工具,伸臂、折叠、摇摆、旋转,模仿鹰和熊的姿势。《烟盒舞》为云南红河州的彝族舞蹈,采用烟盒为道具,动作多变,身体上部与下部动作众多,经常是头、手、腰、腿、脚各部分配合进行。由此,我们发现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习俗信仰对该民族的舞蹈动作起着重要影响。

(二)影响民族舞蹈动作的微观因素   

民族舞蹈动作是对该民族艺术审美观的重要反映。力度、时间、节奏等微观因素是舞蹈民族的深层次的体现。一是力度。力度的发挥与有效控制对民族舞蹈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编导要从舞蹈动作的不同韵律动作中学会比较区分出不同的民族舞蹈。二是动作的流畅性。舞蹈的单独动作要美,而整体动作需要流畅,当连续的一系列动作经过编导的合理编排和演员的表演完美呈现,才能让民族民间舞的艺术内涵得到展示。三是姿态的独特性。每个民族舞蹈都有自己特有的动作,这种动作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舞蹈有明显差异的重要体现。四是时间因素,每个民族的舞蹈的动作之间快慢是有区别的,同一民族的舞蹈动作快慢也能体现出该民族舞蹈不同的美感,如热情洒脱的情感表达,需要跳跃和快速旋转的动作,而舒缓和沉静的动作,则体现该民族的内敛与含蓄之美。五是节奏之美。不同民族舞蹈的律动,也就是节奏性也有所不同,编导必须根据民族舞蹈的特性,将这种律动之美合理地表现出来。

二、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一)编导要善于提炼不同民族舞蹈特有的动作元素

民族民间舞蹈的编创有其自身的规律。编导在编创时,要善于提炼不同民族舞蹈特有的动作元素,强化和突出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和审美特征。如舞蹈作品《一个人的弹布尔》,编导重点提炼了该民族舞蹈中的翻、绕、挑、揉捏手腕的动作和节奏特点与“拈花手”、“响指”、“兰花手”、“掌形”、“拇指冲”、“弹指”等手势巧妙结合,展现出独特性。步法主要有三步一踢、滑步、后踢步等,在传统舞步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入适当的技巧,突出舞蹈作品的专业性,深入展示作品的思想主题,华族舞蹈作品中的主要元素动作之一是手形的变换。手型包括五指张开,双手无名指、小指向里旋拧,将这两种手型用于舞蹈作品中,节奏上按照舞蹈情绪的发展进行变化处理,有快出快收、快出慢收、慢出快收、慢出慢收等。每位编导都应考虑舞蹈彰显民族特色的元素,加以创新。

(二)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运用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目的,其是否具有民族独特性将对观众能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重要影响。如《一个人的弹布尔》塑造了倾尽一生搜集整理十二木卡姆阿曼尼莎汗的形象,体现了她不放弃敢于追逐和为了艺术伟大奉献的精神。导演主要通过三段舞蹈塑造人物形象,端庄优雅的女人坐在弹布尔前,温柔地抚摸着安静的乐器,内心表达着这份爱。二是女子拿琴拨琴,并随着琴声跳舞,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三是她弹起了弹布尔,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她用琴声召唤先祖,在年华的流逝中伴随着疯狂的舞姿,让琴声永远流传不息。一个人的身份、性格、历史背景、情感都通过舞蹈动作生动地刻画出来,呈现出更真实的人物形象,感染了观众,引起了共鸣。

(三)把握民族民间舞蹈风格

舞蹈《一个人的弹布尔》的编导在动作和形式上留下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的词汇,蕴含着生命和历史发展的印记,音乐在舞蹈的稳定中采用从慢到快的结构来表达激烈的情感,其中“滑冲”和“微颤”体现了民族舞蹈的节奏特征,贯穿于整个舞蹈,将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特征表示。舞蹈演员们抬起头,挺起胸膛,抬起腰,站稳了脚步。他们膝盖微微颤抖的独特舞步生动地反映了阿曼尼莎汗生前明朗而热情的情歌,稳定的步伐代表了阿曼尼莎汗的收集和整理十二穆卡姆组织的决心。在佤族舞蹈《众》中,圆形队形很常见,舞蹈演员们左右挥舞双手,描述卧足人民的牺牲。舞蹈是摇摆的节奏(双手斜放,手掌向上张开,下肢从左到右画弧线)确立为作品的共性,贯穿作品。编导对摇韵进行了重组,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作品的第一部分,动作结构主要以小幅的振动为基础。除了摆动节奏之外,胯部动作的强度也很小,布置了强有力的姿势纹样。在背部、肩膀、肘部、手等多种身体部位表现挥杆节奏的“摇”。《众》的三个部分是舞蹈的亮点。因为演员在舞蹈中心向前移动后,会朝着某个方向移动,手臂和脚交替旋转,以摇摆节奏的基本韵律向前移动,变化莫测的节奏展现出坚定不移的信念,作者在提取佤族舞蹈动作元素时也使用了甩发动作,第一个甩发是虽然有相对简单和更多的韵律,但近年来,甩发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小说中包括前后摆动、左右摆动、扭摆、膝盖摆动等多种手法,体现了佤族女性大胆豁达的个性。

结语

民族舞蹈元素是编导编创民族民间舞的基础。编导在全面掌握民族舞蹈元素和舞蹈风格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并合理运用民族特有的舞蹈动作和动律特征,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将一系列舞蹈动作形成连贯的整体,从而将舞蹈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内涵表现出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浅析军旅舞蹈创作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8(6).

[2]易小迪.分析民族舞蹈动作的运用[J].作家.2013(12).

[3]张守和.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4]张冬.论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及多样化创作[J].电影文学.2009(7).

[5]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建民.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袁志敏,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