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操作”体验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有效操作”体验学习

  黄惠霞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夏致幼儿园

摘要

课程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操作活动,操作活动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幼儿需要在创设情境中体验“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给予空间里,在合作交流中联系生活中体验“操作”。

[关键词]创设情境 实践操作 给予空间 合作交流 联系生活

体验是幼儿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带来的成功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是自立自愿的情感渗透和价值态度的自然融合与升华。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整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只重教不重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陈旧教法,强调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幼儿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探索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操作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玩操作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让幼儿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幼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天真好奇的心理特征及活泼好玩,但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变“教”数学为“玩”数学。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在教学《分大小》时,我给各组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糖果,让幼儿动手分一分,使幼儿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大和小”。通过把学习中的知识转换成“玩”的活动,不仅使幼儿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而且还能从“玩”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实践操作——让幼儿体验做数学

有人曾说过: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脑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动手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例如,在颜色找家时,我出示3种不同颜色的圆片和3个不同颜色的房子放在桌面上。老师问:“这里有几种颜色”?幼儿说:“有3种,有红、黄、绿。”老师说:“像这样你们可以把这些有颜色的圆片送到他们自己的家呢。”通过操作,幼儿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幼儿体验“做操作”的快乐。

  允许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合作交流——让幼儿体验操作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操作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幼儿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我引入:“小朋友,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形吗?”这时,我呈现一个三角形,让幼儿来数数这个三角形有多少个角,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后,鼓励幼儿说出生活中认识的图形,有的幼儿说:“我认识圆形”,有的幼儿说:“我认识正方形”……利用这个环节进一步启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我引入:“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什么东西是正方形?”有的幼儿说:“太阳是圆形”,有的幼儿说:“饼干是正方形” 有的幼儿说:“房顶是三角形、汽车是长方形”…………因为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说出是各种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物体。另外,合作交流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沟通,它也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幼儿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可见,让幼儿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在体验中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体验操作

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展示其魅力。幼儿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学习水平。因此,我们应多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操作”。例如在幼儿学了“1、2、3、4、5”后,我提供幼儿一些水果实物让幼儿学习点数,既使幼儿感受到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提高幼儿的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总之,体验学习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幼儿体验学习的过程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去,有效地用活用好教材,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与幼儿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共同“体验学习”,让幼儿们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成长。

1